病名。指经行前一周左右,出现有烦躁易怒,倦怠嗜睡,或失眠,头晕头痛,偏头痛,乳房胀痛,喉痛声嘶,胸闷,腰腹酸胀浮肿,腹泻,关节痛,荨麻疹,皮肤搔痒等症,随月经周期发作,月经走后骤然减轻或消失,故称。多
【介绍】:见邹铉条。
证名。指神志失常而狂乱无定。《素问·至真要大论》:“诸躁狂越,皆属于火。”参见狂条。
病证名。痘出不红润,色灰白,痘顶陷凹的症状。此气血两虚所致。治宜保元汤加肉桂之类(明·徐春甫《痘疹泄秘》)。
《症因脉治》卷四方。白芍药、甘草。水煎服。治血虚腹痛。
①《太平圣惠方》卷二十八方。前胡、赤茯苓、桃仁(麸炒)、陈皮、鳖甲(酥炙)、煨诃子各一两,木香、枳实(麸炒)、桂心、槟榔、半夏(汤浸七遍去滑,微炒)各三分。为细末,炼蜜为丸,梧桐子大,每服十丸,生姜、
出《吴普本草》。为女菀之别名,详该条。
气功功法。见胎息条。
推拿专著。涂蔚生撰。4卷。作者在夏云集《保赤推拿法》一书的基础上,参考《推拿广意》,以及唐容川、陈紫山、陈飞霞等人有关推拿论述编成。第1卷(集)介绍认症法;第2卷论述推拿(手法);第3~4卷为儿科多种
病证名。即风寒咳嗽。《古今医鉴》卷四:“风寒嗽者,鼻塞,声重,恶风恶寒,或自汗,或无汗者是也。治当以发散行痰,用二陈汤加麻黄、桔梗、杏仁。”参见风寒咳嗽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