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中医中药>中医百科>滴脓疮

猜你喜欢

  • 泻心

    属泻火通降法。适用于心胃火炽的治法。如因胃火盛而牙龈肿痛、口臭、嘈杂、便秘、舌红苔黄厚、脉数,可用泻心汤以泻火解毒。又如心火盛而迫血妄行,症见吐衄、大便秘结、小便赤涩、目赤口疮、苔黄、脉数,也可用上方

  • 陈虬(qiū 求)

    【介绍】:晚清医家。原名国珍,字志三,号蛰庐。浙江温州人。(原籍乐清县)。光绪己丑年中举,曾创设医院,名“利济”,在当地负有名声。光绪二十年(1894)温州东部流行霍乱,虬试用白头翁汤治验不少。因撰《

  • 过胸通臂

    推拿手法名。见杜自明《中医正骨经验概述》。一手按于对侧肩部,另一手握住患侧肘部,使肩关节作内收动作。适用于肩部寒凝气聚等症。

  • 红丝毛

    见《陕西中草药》。为珍珠菜之别名,详该条。

  • 脾恶湿

    恶即畏恶。《素问·宣明五气篇》:“五脏所恶:脾恶湿。”脾主运化水湿,湿盛则易伤脾阳,影响健运而产生泄泻、四肢困乏等症,故称恶湿。

  • 清代名医医案精华

    书名。秦伯未编。书成于1928年。全书选辑清代叶桂、薛雪、吴瑭、张聿青等二十多位医家约2000条医案,其中以内科杂病为主,兼及他科病证。以医家为纲,以病证为目,分类清楚。选案多属记录简要,方治切于病情

  • 养肝阴

    治疗肝阴亏虚的方法。属滋阴法中的一种。因肝肾同源,故本法又类同于滋养肝肾。但滋肾药多质腻味咸,养肝则多取酸甘化阴。常用枸杞子、女贞子、白芍、旱莲草、蕤仁、五味子、葳蕤、酸枣仁、桑椹等。

  • 饥饱咳嗽

    病证名。指饥饱伤脾,痰食积滞不化引起的咳嗽。见《不居集》卷十五。《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不内外因咳嗽》:“病者中满腹胀,抢心痛,不欲食,此因饥饱伤脾。”治宜保和丸等方。参见咳嗽、脾咳条。

  • 蛔虫贯膈

    病证名。出清·余梦塘《保赤存真》卷四。系脾胃虚寒,蛔虫上扰的证候。症见右上腹部阵发绞痛,痛时患儿哭叫,屈体弯腰,出冷汗,面色苍白,常伴呕吐,可吐出蛔虫和胆汁。阵痛之间仍留微痛。剑突下稍右疼痛拒按,脉弦

  • 脾经湿痰

    痰证之一,即湿痰。见《不居集》卷十七。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