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证名。身肿类型之一。《症因脉治》卷三:“湿热身肿之症,身热目黄,小便赤涩,胸腹胀闷,四肢黄肿,口渴心烦,此湿热作肿,即阳水肿之症也。湿热身肿之因,或湿热行令,袭人肌表,或先伤于湿,湿气久留,郁而成热
经穴名。代号KI22。出《针灸甲乙经》。《千金要方》作步郎。属足少阴肾经。位于第五肋间隙,距胸正中线2寸处。布有第五肋间神经前皮支,深部为第五肋间神经;并有第五肋间动、静脉通过。主治咳嗽,气喘,胸痛等
肌肉的纹理。《素问·气穴论》:“肉分之间,谿谷之会。”
①见《湖南药物志》。为飞龙掌血之别名。②见《云南中草药》。为白背三七之别名。③见《贵州草药》。为三对节之别名。各详该条。
病名。蛊胀的俗称。《证治要诀·蛊胀》:“蛊胀,俗谓之膨脝……。”详蛊胀条。
【生卒】:?~1951【介绍】:字先识。四川双流人。清库生。年青时喜好医药,后锐志于古诗文辞之学。辛亥革命后复肆志于医,于成都市设义生堂药肆悬壶售药。毕生勤于撰述,阐发古籍精微,主要著作有1932年辑
【介绍】:元代医生。嘉定(今上海市嘉定)人。世代行医,永卿继承家学精习医术,任平江路医学教授。
色诊之一。五脏反映于外的正常颜色。《灵枢·五色》:“真色以致,病色不见。”
证名。出《素问·四时刺逆从论》。又名溺血、尿血。详尿血条。
【介绍】:明代医家。字汉明。丹徒(今江苏镇江附近)人,旅居武进县。精于医术,行医四十年。著有《伤寒要诀》、《杂证全书》,已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