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名。指眼目昏旋耳有鸣响的症候。《素问·五常政大论》:“风行太虚,云物摇动,目转耳鸣。”多由肝热,肝肾阴血不足,风阳上扰所致。参眩晕条。
《医学衷中参西录》方。炒白术、玄参、白芍药各9克,山药30克,鸡内金、桃仁、甘草各6克,龙眼肉18克,山茱萸、枸杞子各12克,红花4.5克。水煎服。治血枯经闭,饮食减少,灼热咳嗽。若灼热不退,加生地黄
病名。脱肛之别称。见《外科大成》卷二:“截肠者,脱肛症也。”详脱肛条。
见《灵枢·经筋》。即季胁,见该条。
古病名。见《备急千金要方》卷八。又名卒中。详见卒中①。
【介绍】:晚清医家。字嘉六,号蛰庵。归安(今浙江吴兴)人。辑有《专治麻疹初编》(1890年),《咳论经旨》、《女科折衷纂要》(均1892年)等书。兄凌奂,医名尤著。
证名。《幼幼集成》卷六:“凡痘疮后牙龈生疮,时时出血,谓之牙宣。呼吸息臭,谓之息露,此走马牙疳也。由热在阳明、少阳,宜内服洗心散,外用蚕脱散(蚕蜕纸、枯白矾、五倍子、人中白)敷之。
①指本经。《难经·四十九难》:“有正经自病,有五邪所伤。”②与奇经相对,即十二经脉。《针经指南·标幽赋》:“正经十二。”
《证治准绳·疡医》卷五方。吴茱萸、白蒺藜各一两,芜荑仁、轻粉各半两,赤小豆四十九粒,石硫黄少许。为细末,每次半钱匕,油调于手心,摩热后遍揩周身有疥处。治疥疮。
病名。①鼻息肉别名。详见该条。②鼻腔内恶性肿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