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中医中药>中药材>熊筋

熊筋

《中药大辞典》:熊筋

药材名称熊筋

拼音Xiónɡ Jīn

出处本经逢原

来源为熊科动物黑熊棕熊

原形态动物形态详"熊胆"条。

功能主治本经逢原》:"壮筋强力,与虎骨之搜风壮骨无异。"

用法用量内服:煮食或浸酒服。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熊筋

药材名称熊筋

拼音Xiónɡ Jīn

英文名Bear Sinew

出处出自《本经逢原

来源药材基源:为熊科动物黑熊和棕熊的筋腱。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1.Selenarctos thibetanus G.Cuvier2.Ursus arctos Linnaeus.

原形态1.黑熊,体形较大,长1.5-1.7m,体重约150kg。头部宽圆。吻部短而尖;鼻端裸露,眼小;耳较长且被有长毛,伸出头顶两侧。颈部短粗,两侧毛特别长。胸部有一倒人字形白斑。尾很短。毛较一致漆黑色,有光泽。四肢粗健,前后足均具5趾,前足腕垫宽大与掌垫相连,后足跖垫亦宽大且肥厚,前宽后窄,内侧中部无毛间隔。具爪。除其鼻面部棕色、下颌白色、倒人字白斑外,全身均为黑色并带有光泽。

2.棕熊,体形较大,长约2m,重200-300kg。头阔而圆,吻部较长鼻也较阔,其端裸出,略侧扁。耳小,能动,内外被毛。肩端隆起,腰粗壮,尾短。四肢粗壮,前后足均具5趾,前足的爪长于后足。爪侧扁而弯曲,呈暗褐色。全身为黑棕色,或近黑色以至很淡的银灰色、棕黄色或棕红色。成体胸部无白色斑纹。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1.栖息于混交林或阔叶林中。一般居于山上的石洞或大 树洞中,有冬眠习性,夏、冬季有垂直直适移现象。白天活动,视觉较差,善爬树,熊游泳力强。杂食性,但以植物为主。

2.栖息于广阔叶林、针叶林或混交林中有中。有冬眠习性,杂食以植物为主。

资源分布:1.分布极广泛东北、华北、西南、华南及陕西、甘肃、青海、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西藏等地均有分布。

2.分布于东北及甘肃、青海、新疆、四川、贵州、西藏等地。

性味味甘;性温

归经肝经

功能主治祛风;强筋骨。主风湿痹痛筋骨;痿弱

用法用量内服:煮食,30-60g;或浸酒。

各家论述本经逢原》:壮筋强力,与虎骨之搜风壮骨无异。治厉节风、四肢疼痛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水甘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水甘草药材名称水甘草来源夹竹桃科水甘草Amsonia sinensis Tsiang et P. T. Li,以全草入药。生境分部浙江、安徽。性味甘,凉。功能主治主治小儿风热,丹毒

  • 臭威灵

    《全国中草药汇编》:臭威灵药材名称臭威灵别名大叶兔耳风、威灵仙[云南]来源菊科风毛菊属植物棉毛风毛菊Saussurea lanuginosa Vant.,以根入药。夏秋采集,洗净切碎晒干。性味甘、辛,

  • 红活麻

    药材名称红活麻别名荨麻、火麻草来源荨麻科蝎子草属植物掌叶蝎子草Girardiana heterophylla Decne.和荨麻属植物湖北红活麻Urtica dentata Hand.-Mazz.,以

  • 披针叶毛茛

    《全国中草药汇编》:披针叶毛茛药材名称披针叶毛茛来源毛茛科披针叶毛茛Ranunculus amurensis Komar.,以全草入药。生境分部黑龙江、吉林、四川。性味辛,微寒。有小毒。功能主治发散风

  • 原蚕蛾

    《中药大辞典》:原蚕蛾药材名称原蚕蛾拼音Yuán Cán é别名晚蚕蛾(《日华子本草》)。出处《别录》来源为蚕蛾科昆虫家蚕蛾的雄性全虫。于夏季,取雄性蚕蛾,以沸水烫死,晒

  • 细叶藤柑

    药材名称细叶藤柑别名蜈蚣藤、细叶石柑、百足藤、雄鸡尾来源天南星科细叶藤柑Pothos repens (Lour.) Merr.,以全草入药。生境分部广西、广东、云南。性味辛,温。功能主治除湿凉血,止痛

  • 棉花壳

    《中药大辞典》:棉花壳药材名称棉花壳拼音Mián Huā Ké出处《百草镜》来源为锦葵科植物草棉等的外果皮。功能主治《百草镜》:"治膈。"复方治膈食,膈气:棉花

  • 马缨花

    《中药大辞典》:马缨花药材名称马缨花拼音Mǎ Yīnɡ Huā别名密筒花、红山茶、杜鹃、麻力光(《云南中草药选》),映山红(《贵州药植名录》),苍山杜鹃(《广西植物名录》)。出处《云南中草药选》来源为

  • 苦碟子

    《全国中草药汇编》:苦碟子药材名称苦碟子拼音Kǔ Dié Zi别名苦荬菜来源菊科野苦荬属植物抱茎苦荬菜Ixeris sonchifolia (Bunge)Hance,以全草入药。5~6月间开

  • 紫薇花

    《中药大辞典》:紫薇花药材名称紫薇花拼音Zǐ Wēi Huā别名鹭鸶花、五里香、红薇花、百日红(《曲洧旧闻》),佛相花(《八闽通志》)、满堂红(涌小品》),怕痒花、猴刺脱(《群芳谱》),紫梢(《民间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