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中医中药>中药材>熊脂

熊脂

《中药大辞典》:熊脂

药材名称熊脂

拼音Xiónɡ Zhī

别名熊白(陶弘景),熊恤(《洞天奥旨》)。

出处《本经》

来源为熊科动物黑熊棕熊脂肪油。以秋末冬初猎取者脂肪最为肥满。取出脂肪,熬炼去滓即得。

原形态动物形态详"熊胆"条。

生境分部产四川、云南、黑龙江、吉林等地。

性状熊油色白微黄,略似猪油,寒冷时凝结成膏,热则化为液状。气微香。以纯净无滓、气香者为佳。

炮制雷公炮炙论》:"凡收得后,炼过,就器中安生椒,每一斤熊脂入生椒十四个,炼了,去脂革并椒,入瓶中收,任用。"

性味甘,温。

①《别录》:"微温,无毒。"

②《本经逢原》:"甘,温。"

归经《本草经疏》:"入足太阴,手阳阴、少阴三经。"

功能主治补虚损,强筋骨,润肌肤。治风痹不仁,筋脉挛急,虚损羸瘦,头癣,白秃,臁疮。

①《本经》:"主风痹不仁,筋急,五脏腹中积聚,寒热羸瘦,头疡白秃,面皯疱。"

②《别录》:"主食饮呕吐。"

③《日华子本草》:"治风,补虚损,杀劳虫,强心。"

④《四川中药志》:"补血杀虫,治肿胀积聚。外用涂臁疮。"

用法用量内服:熬炼后开水冲。外用:涂搽。

复方①治白秃疮及发中生癣:熊白敷之。(《产乳集验方》)

②治数十年鹅掌风:熊油一两,瓦松三钱,轻粉一钱,樟脑一钱。各为末。先以甘草三钱,桂枝三钱煎汤洗之,烘干,以熊油调各末,搽而烘之,一日三次。(《洞天奥旨》熊脂膏)

各家论述《本草经疏》:"熊脂,其主风痹不仁筋急者,盖风为阳邪,熊(脂)气温,能通行经络;性润,能滋养肝脾,故主之也。滑泽而通行,故主五脏腹中积聚及食饮吐呕。甘而强力,故能主寒热羸瘦,甚言其补虚壮筋骨之功耳。"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熊脂

药材名称熊脂

拼音Xiónɡ Zhī

英文名Bear fat, Asiatic Black Bear fat, Brown Bear fat

别名熊白、熊油

出处出自《神农本草经》;1. 陶弘景:(熊)脂即是熊白,是背上膏,寒月则有,夏月则无,其腹中肪及身中膏,煎取可作药,而不中啖。

来源药材基源:为熊科动物黑熊和棕熊的脂肪油。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1.Selenarctos thibetanus G.Cuvier2.Ursus arctos Linnaeus.

采收和储藏:以秋末冬初猎取者脂肪最为肥满。取出脂肪,熬炼去滓即得。

原形态1.黑熊,体形较大,长1.5-1.7m,体重约150kg。头部宽圆。吻部短而尖;鼻端裸露,眼小;耳较长且被有长毛,伸出头顶两侧。颈部短粗,两侧毛特别长。胸部有一倒人字形白斑。尾很短。毛较一致漆黑色,有光泽。四肢粗健,前后足均具5趾,前足腕垫宽大与掌垫相连,后足跖垫亦宽大且肥厚,前宽后窄,内侧中部无毛间隔。具爪。除其鼻面部棕色、下颌白色、倒人字白斑外,全身均为黑色并带有光泽。

2.棕熊,体形较大,长约2m,重200-300kg。头阔而圆,吻部较长鼻也较阔,其端裸出,略侧扁。耳小,能动,内外被毛。肩端隆起,腰粗壮,尾短。四肢粗壮,前后足均具5趾,前足的爪长于后足。爪侧扁而弯曲,呈暗褐色。全身为黑棕色,或近黑色以至很淡的银灰色、棕黄色或棕红色。成体胸部无白色斑纹。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1.栖息于混交林或阔叶林中。一般居于山上的石洞或大 树洞中,有冬眠习性,夏、冬季有垂直直适移现象。白天活动,视觉较差,善爬树,熊游泳力强。杂食性,但以植物为主。

2.栖息于广阔叶林、针叶林或混交林中有中。有冬眠习性,杂食以植物为主。

资源分布:1.分布极广泛东北、华北、西南、华南及陕西、甘肃、青海、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西藏等地均有分布。

2.分布于东北及甘肃、青海、新疆、四川、贵州、西藏等地。

性状性状鉴别,色白微内,略似猪油,遇冷凝结成膏,热则熔化为液状。气微香。

炮制雷公炮炙论》:凡收得后,炼过,就器中安生椒,每一斥熊脂入生椒十四个,炼了,去脂革并椒,入瓶中收,任用。

性味味甘;性温

归经脾经

功能主治补虚损;润肌肤;消积;杀虫。主虚损赢瘦;风痹不仁筋脉挛急;积聚;面疮;癣;白秃;臁疮

用法用量内服:和花椒熬炼后开水冲服,10-20g。外用:适量,涂搽。

复方①治白秃疮及发中生癣:熊白敷之。(《产乳集验方》)②治数十年鹅掌风:熊油一两,瓦松三钱,轻粉一钱,樟脑一钱。各为末。先以甘草三钱,桂枝三钱煎汤洗之,烘干,以熊油调各末,搽而烘之,一日三次。(《洞天奥旨》熊脂膏)

各家论述1.《本草经疏》:熊脂,其主风痹不仁筋急者,盖风为阳邪,熊(脂)气温,能通行经络;性润,能滋养肝脾,故主之也。滑泽而通行,故主五脏腹中积聚及食饮吐呕。甘而强力,故能主寒热羸瘦,甚言其补虚壮筋骨之功耳。

2.《本经》:主风痹不仁,筋急,五脏腹中积聚,寒热赢瘦,头疡白秃,面皯疱。

3.《别录》:主食饮呕吐。

4.《日华子本草》:治风,补虚损,杀劳虫,强心。

5.《四川中药志》:补血杀虫,治肿胀积聚。外用涂臁疮。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土白蔹

    药材名称土白蔹拼音Tǔ Bái Liǎn别名老鼠瓜(《陆川本草》),山鸡仔(《泉州本草》),巾熊胆、金丝瓜(《南宁市药物志》),老鼠黄瓜、天瓜(《云南中草药》),狗黄瓜、银丝莲、野黄瓜(《昆

  • 铁树花

    药材名称铁树花拼音Tiě Shù Huā出处《药性考》来源为龙舌兰科植物朱蕉的花。原形态植物形态详"铁树叶"条。功能主治①《药性考》:"治痰火。"②《

  • 丝绵

    药材名称丝绵拼音Sī Mián别名绵(《本草拾遗》),蚕绵(《医林纂要》)。出处《纲目》来源为用蚕茧下脚经精炼、扯松的制成品。功能主治治吐血,衄血,便血,血崩,痔疮,外伤出血,聤耳,冻疮。①

  • 霸王鞭

    《全国中草药汇编》:霸王鞭药材名称霸王鞭拼音Bà Wánɡ Biān别名刺金刚、金刚纂来源大戟科霸王鞭Euphorbia royleana Boiss.,以全草(乳汁)入药。生境分

  • 酸枣根

    药材名称酸枣根拼音Suān Zǎo Gēn来源药材基源:为鼠李科植物酸枣Ziziphus jujuba Mill.var.spinosa (Bunge)Hu ex H.F.Chow 的根。拉丁植物动物

  • 苦壶卢蔓

    《中药大辞典》:苦壶卢蔓药材名称苦壶卢蔓拼音Kǔ Hú Lú Màn出处《纲目》来源为葫芦科植物苦葫芦的茎。夏、秋采。功能主治《稗史》:"痳疮,煎汤浴之。&qu

  • 天葵草

    药材名称天葵草拼音Tiān Kuí Cǎo英文名all-grass of Nakedcaule Groundsel别名紫背天葵、雷丸草、夏无踪、老鼠屎草、旱铜钱草、蛇不见出处出自《滇南本草》来源药材基

  • 肿柄菊叶

    药材名称肿柄菊叶拼音Zhǒnɡ Bǐnɡ Jú Yè来源药材基源:为菊科植物肿柄菊的叶。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Tithonia diuersifolia (Hemsl.) A.Gray.采收和储藏:春、

  • 台蘑

    《全国中草药汇编》:台蘑药材名称台蘑别名厚环粘盖牛肝来源真菌类担子菌纲伞菌目牛肝菌科台蘑Suillus elegans (Fr.) Snell,以子实体入药。生境分部夏秋两季生于针叶林内,可与针叶树形

  • 九翅豆蔻

    药材名称九翅豆蔻拼音Jiǔ Chì Dòu Kòu英文名Fruit of Ninewing kAmomum出处始载于《海南植物志》。来源药材基源:为姜科植物九翅豆蔻的果实或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