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罐法之一。是针罐法和药罐法结合的一种拔罐方法。常用于治疗风湿痛等。
《证治准绳·类方》第八册方。牛黄三钱半,人参、琥珀、犀角粉、桔梗、生地黄、硼砂各半两,雄黄一两,玄参、升麻各三钱,蛤粉四两,煅寒水石二两,朱砂七钱,铅白霜、冰片各一钱。为细末,炼蜜为丸,小弹子大,金箔
见《浙江民间常用草药》。为铃茵陈之别名,详该条。
【介绍】:见上官均条。
病证名,指小儿夏令发热,软弱而发黄的证候。《卫生宝鉴》:“小儿身体蒸热,胸膈烦满,皮肤如溃橘之黄,眼中白睛亦黄,筋骨痿弱不能行立。此由夏季之热加以湿令而蒸搏于经络,入于骨髓,使脏气不平,故脾逆乘心,湿
书名。4卷。清·陶承熹、王承勋辑。刊于1759年。本书为临床各科的有效成方与民间单方汇编而成。卷1~2为通治、补虚、种子、伤寒等内科杂病,五官科病证验方;卷3为痈疽疔疮等外科验方;卷4为妇科、儿科验方
正骨手法。适用于牵拉肘(小儿桡骨小头半脱位)的整复。以左肘为例:医者坐于患肢外侧,以右手拇指置于患肘桡骨小头部,余指对握肘内侧;左手拇指置于患腕背侧,余指对握掌侧。当左手持患臂作旋后同时牵引伸肘动作时
【介绍】:南宋医家。字诚叔。绍兴(今浙江绍兴)人。著有《难经疏义》2卷。
书名。南京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儿科编。全书分六章。包括常见症状的辨证要点、常用治法、小儿急症、新生儿疾病、时行疾病和小儿杂病。书中用中医病名和理论对中医儿科作了简明扼要的介绍。末附常用药物及病历书写等。1
舌体稍胖大,色淡而嫩,舌边有齿痕,多属脾虚。舌色深红而肿大满口,是心脾二经有热。舌肿胖,色青紫而暗,多见于中毒。参见舌胀大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