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中医中药>中医百科>

病名。出《灵枢·经筋》。又称痓。以项背强急,口噤,四肢抽搐,角弓反张为主症。《金匮要略·痉湿暍病脉证治》:“病者身热足寒,颈项强急,恶寒,时头热,面赤目赤,独头动摇,卒口噤,背反张者,痉病也。”痉有虚实二证。实证多因风、寒、湿、痰、火邪壅滞经络而成。虚证多因过汗,失血,素体虚弱,气虚血少,津液不足,筋失濡养,虚风内动所致。《金匮要略心典》卷上:“盖病有太阳风寒不解,重感寒湿而成痉者,亦有亡血竭气,损伤阴阳,而病变成痉者。……阴阳既衰,筋脉失其濡养,而强直不柔矣。此痉病标本虚实之异,不可不辨也。”实证治以祛邪为主,可兼扶正。虚证以益气养血为主,兼予熄风。痉有刚痉、柔痉、阳痉、阴痉、三阳痉、三阴痉、风痉、风寒痉、风痰痉、痰火痉、湿热痉、热甚发痉、血虚发痉、虚痉等。详各条。

猜你喜欢

  • 佛手香橼

    见《闽书》。为佛手柑之别名,详该条。

  • 王协中

    【介绍】:清代医家。字敬义。上海市上海县人。精于温疫、伤寒等传染病,撰有《疫疠溯源》一书(1761年)。

  • 足泰(太)阳脉

    经脉名。即足太阳经。马王堆汉墓帛书:“足泰阳脉,出外踝(娄)中,上贯膊(腨),出于(腘);枝之下脾(人体部位名,未详);其直者,贯□,夹脊,□□,上于豆;枝颜下,之耳;其直者,贯目内渍(眦),之鼻。其

  • 黑珠

    解剖名。见明·邓苑《一草亭目科全书》。即黑睛。详该条。

  • 后溪

    经穴名。代号SI3。出《灵枢·本输》。属手太阳小肠经。输(木)穴。八脉交会穴之一,通督脉。位于手掌尺侧缘第五掌骨小头后方,握拳时,当掌横纹端,赤白肉际处是穴。布有尺神经手背支,并有指背动、静脉及手背静

  • 止血四生汤

    《疡医大全》卷二十六方。生荷叶、生柏叶、生地黄、生艾叶各三钱。水煎,加童便调下。治牙宣,牙龈出血。

  • 外科方外奇方

    书名。4卷。清末·凌奂撰。撰年不详。本书收集作者常用的外科经验方(包括五官科及皮肤科),分为升降部(系化学制剂类)、围药部、内消部、内护部、化毒部、拔毒部等共21类,附补遗方1类。现有《三三医书》本。

  • 六筋

    推拿穴位名。见陈氏《小儿按摩经》。位于腕部掌侧,自桡侧起至尺侧,依次分别为赤筋(浮筋)、青筋(阳筋)、总筋、赤淡黄筋(心筋)、白筋(阴筋)、黑筋(肾筋)。《小儿按摩经·要诀》:“六筋专治脾肺热,遍身湿

  • 突起睛高

    病证名。见《世医得效方》卷十六。又名睛高突起、睛胀。多因风热火毒,上冲于眼。症见疼痛难忍,睛珠突高胀起,目赤泪热,眼珠转动失灵,视力下降,为“险峻厉害之症”(《银海精微》)。类似今之炎性突眼。宜泻火解

  • 溃疡病急性穿孔

    急腹症之一。属祖国医学胃腕痛、厥心痛范围。多由平素脾胃虚寒,肝气犯胃,复加饮食不节,情志不畅,气血骤闭而发为本病。症为胃脘部突发性剧烈疼痛,迅及全腹,腹硬拒按,汗出肢冷,恶心呕吐,气促脉数或脉微欲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