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中医中药>中医百科>痢疾

痢疾

病名。见《济生方》。《内经》作“肠澼”,《伤寒论》称“下利”、“热利”,《肘后备急方》称“下痢”,《诸病源候论》称为痢病,《千金要方》称作“滞下”,后世多称痢疾。本病以腹部疼痛,大便次数增多而量少,里急后重,下粘液及脓血样大便为特征。常因外受六淫疫毒之气,内伤七情劳役,或饮食不慎,积滞肠中,传导失常所致。治宜分辨虚实实证清热化湿凉血解毒,消积导滞等法。虚证补中益气温阳固涩等法。邪盛正虚者,宜扶正与祛邪法。亦可兼用行血调气,前人有“行血则便脓自愈,调气则后重自除”之说。痢疾从病因分,有风痢痧痢暑痢湿热痢寒痢热痢疫痢毒痢气痢。从大便性状分,有赤痢白痢血痢赤白痢脓血痢五色痢等。从病情轻重和病程分,有噤口痢休息痢奇恒痢久痢虚痢等。详见各条。本病常见于细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溃疡性结肠炎、过敏性结肠炎、食物中毒及肠吸收功能障碍性疾病。

猜你喜欢

  • 惊振外障证

    病证名。《证治准绳·杂病》:“目被物撞触而结为外障也。”泛指因目外伤而引起的外障眼疾。

  • 花生草

    见《浙江民间常用草药》。为鸡眼草之别名,详该条。

  • 四言举要

    见医灯续焰条。

  • 白滑腻苔

    苔白而厚腻,苔上津液较多,如稠厚豆腐浆敷在舌上。多由于脾阳不振,寒湿痰饮停聚所致,宜温中健脾,化湿祛痰。

  • 伤寒明理续论

    见伤寒六书条。

  • 病名。也称淋病或淋证。指小便涩痛,滴沥不尽,常伴见溲行急迫、短数者。出《素问·六元正纪大论》。《医学入门·淋》:“淋,小便涩痛,欲去不去,不去又来,滴滴不断。”多因湿热结聚,流注膀胱,或中气下陷,肾虚

  • 侧倚位

    针灸体位名。见坐位条。

  • 室女经闭腹痛

    病证名。见《竹林女科证治》。指未婚女子由于瘀血阻滞,以致经闭后小腹坚硬有块,攻刺疼痛。治宜活血行瘀。方用通经散(刘寄奴、当归、穿山甲、赤芍、红花、延胡索、莪术、乌药、丹皮、牛膝、三棱、肉桂、朱砂)。

  • 宋祥麟

    【介绍】:清代医家。字钟岳。山东堂邑人。撰有《痘疹正宗》(1695年)2卷。

  • 图注八十一难经辨真

    见图注八十一难经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