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中医中药>中医百科>

病名。出《素问·大奇论》等篇。是一种发作性神志异常的疾病。又名胎病,说明《内经》早已指出病因中的遗传因素。古代痫、癫二字通用,故痫亦称癫(见《景岳全书·癫狂痴呆》)。《千金要方》称为癫痫。俗名羊痫风。文献有十岁以上为癫,十岁以下为痫的记载。多因惊恐或情志失调,饮食不节,劳累过度,伤及肝脾肾三经,使风痰随气上逆所致。症见短暂的失神,面色泛白,双目凝视,但迅即恢复常态;或见突然昏倒,口吐涎沫,两目上视,牙关紧急,四肢抽搐,或口中发出类似猪羊的叫声等,醒后除感觉疲劳外,一如常人,时有复作。在发作时,治宜豁痰宣窍,熄风定痫。平时则以培补脾肾为主。按病因又分惊痫、风痫、食痫等。此外,医书中也有把神识昏乱、狂叫奔走的病症称为痫病(见《万病回春·痫证》)。

猜你喜欢

  • 风热

    ①风和热相结合的病邪。临床表现为发热重、恶寒较轻、咳嗽、口渴、舌边尖红、苔微黄、脉浮数,甚则口燥、目赤、咽痛、衄血等。②病证名。①乳子中风热,表现为喘鸣肩息(出《素问·通评虚实论》)。②风邪外感,表现

  • 楼台草

    见《滇南本草》。为錾菜之别名,详该条。

  • 六食

    出《周礼》。指徐(粳米)、黍(粘黄米)、稷(谷子,一说为高粱)、粱(上等小米)、麦、苽(菰米)。

  • 嗽唾脓痰

    证名。又名嗽吐脓痰。小儿咳嗽而咯脓痰的病证。多为感受风热邪毒,熏灼于肺,痰热内蕴,热壅血瘀,蕴酿成脓所致。可用桔梗汤,或苇茎汤加鱼腥草、红藤、银花。

  • 风血痹

    病名。即血痹。《太平圣惠方》卷十九:“夫风血痹者,由体虚之人,阴邪入于血经故也。若阴邪入于血经而为痹,故为风血痹也。其状形体如被微风所吹,皆由优乐之人,骨弱肌肤充盛,因疲劳汗出,肤腠易开,为风邪所侵故

  • 爬地香

    见《全国中草药汇编》。为碎米柴之别名,详该条。

  • 蛇泡草

    ①见《分类草药性》。为蛇莓之别名,详该条。②见《广西中草药》。为白花蛇舌草之别名,详该条。

  • 鸡黄皮

    见《现代实用中药》。为鸡内金之别名,详该条。

  • 脉骨疔

    病名。出《疡医大全》卷十九。即疫疔。见该条。

  • 阴中有阳

    出《素问·天元纪大论》。详“阳中有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