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中医中药>中医百科>痰哮

痰哮

病名。指痰浊壅盛所致的哮吼。见《证治汇补·哮病》。该书论:“哮虽肺病,而肺金脾土为母,故肺中之浊痰亦以脾中之湿热为母,俾脾气溷浊,则上输浊液尽变稠痰,肺家安能清净?所以清脾之法尤要于清肺也。”《临证指南医案·哮》:“痰哮……大概以温通肺脏、下摄肾真为主,久发中虚,又必补益中气,其辛散苦寒豁痰破气之剂,在所不用。此可谓治病必求其本者矣。”治当清金化痰或温通肺脏,培脾摄肾为主。如苏沉九宝汤、清金丸五虎汤小青龙汤六君子汤、参蛤散等方。参见哮证哮喘条。

猜你喜欢

  • 清热和中汤

    《医宗金鉴·幼科心法要诀》卷五十二方。白术(土炒)、陈皮、厚朴(姜炒)、赤茯苓、黄连、炒神曲、炒麦芽、使君子、甘草、泽泻。加灯心,水煎服。治小儿疳久泄泻。

  • 妊娠两胯肿痛

    病证名。《陈素庵妇科补解》:“妊娠两胯肿痛,由风木挟相火以烁阴血所致。……宜清肝火、和阴血、祛湿热,以固胎元,可服消肿定痛汤。”(柴胡、龙胆草、焦梔、生地、黄芩、白芍、秦艽、当归、川芎、薄荷、甘草、连

  • 当归润肠汤

    见《东垣试效方》卷七。即润肠汤第二方,见该条。

  • 蜈蚣蒿

    见《陕西中草药》。为洋蓍草之别名,详该条。

  • 多眠

    证名。同多卧。《类证活人书·问多眠》:“多眠有四证,有风温证,有小柴胡证,有少阴证,有狐惑证。病人尺寸脉俱浮,头痛身热,常自汗出,体重,其息必喘,四支不收,默默但欲眠者,风温证也。风温不可发汗,宜萎蕤

  • 云岐子七表八里九道脉诀论并治法

    见云岐子脉诀条。

  • 白喉条辨

    书名。又名《瑞安陈氏白喉条辨》。1卷。清·陈葆善撰。刊于1887年。作者原撰有《白喉订正论》1卷,未刊行;后删其繁而成本书。全书共条辨15条,包括白喉的病原、所中经络、辨脉、辨色,手太阴、手少阳、手少

  • 下痰丸

    《验方新编》卷四方。白矾一两,茶叶五钱。为细末,炼蜜为丸,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食远姜汤送下。治风痰眩晕,癫疾久不愈者。

  • 臑俞

    经穴名,代号SI10。出《针灸甲乙经》。属手太阳小肠经,手太阳、阳维、阳之会。位于肩后,当腋后纹头直上,肩胛冈下缘处。一说“肩贞上一寸,外开八分”(《针灸集成》)。布有臂后皮神经及腋神经,深层为肩胛上

  • 黄疸二十八候

    古代对黄病的一种分类法。见《诸病源候论·黄病诸候》。即黄病候、急黄候、黄汗候、犯黄候、劳黄候、脑黄候、阴黄候、内黄候、行黄候、癖黄候、噤黄候、五色黄候、风黄候、因黄发血候、因黄发痢候、因黄发痔候、因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