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中医中药>中医百科>痰喘

痰喘

病证名。见《丹溪心法·喘》。指痰浊壅肺所致的气喘。症见呼吸急促,喘息有声,咳嗽,咯痰粘腻不爽等。治宜祛痰降气为主。《医学入门·痰类》:“痰喘,必有痰声。风痰千缗汤或合导痰汤;痰气,苏子降气汤四磨汤食积湿痰古二母散神保丸大萝皂丸。”《类证治裁·喘症论治》:“痰喘必涤其源,气郁生涎,温胆汤;火动生痰,清膈煎。”《景岳全书·喘促》:“痰盛作喘者,虽宜治痰,如二陈汤六安煎、导痰汤、千缗汤、滚痰丸抱龙丸之类,皆可治实痰之喘也。六君子汤金水六君煎之类,皆可治虚痰之喘也。然痰之为病,亦惟为病之标耳,犹必有生痰之本。故凡痰因火动者,必须先治其火,痰因寒生者,必须先去其寒,至于或因气逆,或因风邪,或因湿滞,或因脾肾虚弱,有一于此,皆能生痰,使欲治痰,而不治其所以痰,则痰终不能治,而喘何以愈哉。”参见喘症条。

猜你喜欢

  • 阴痒

    病名。出《肘后备急方》卷五。又名阴门痒。多因肝郁化热,脾虚聚湿,湿热蕴结,流注于下;或因外阴不洁,久坐湿地,病虫乘虚侵袭;也有因阴虚血燥而致者。症见外阴部或阴道内搔痒,甚则奇痒难忍,坐立不安。湿热者,

  • 强者写(泻)之

    治则。出《素问·至真要大论》。即实者泻之。对邪气亢盛、正气未虚的病证用攻逐泻下的方药或针刺泻法治疗。

  • 少阴咽疮

    病名。多由肾阴亏损,虚火上尖,薰灼咽喉所致。症见咽喉干痛,睡醒后尤甚。咽生疮而溃烂,其色不鲜,饮食有碍,甚或懒言。治宜滋阴降火。方用知柏地黄汤、大补阴丸等加减。

  • 狮子毛草

    见《中药材手册》。为伸筋草之别名,详该条。

  • 羌麻汤

    《杂病源流犀烛·六淫门》卷十三方。羌活、麻黄、川芎、菊花、蔓荆子、石膏、防风、前胡、黄芩、细辛、枳壳、茯苓、甘草各七分,白芷、薄荷各五分,生姜三片。水煎服。治破伤风,搐痓不已。

  • 水底捞明月

    小儿推拿方法。出《小儿推拿方脉活婴秘旨全书》。详水底捞月条。

  • 酒癥

    即酒癖。详该条。

  • 红颠茄

    见《广东中草药》。为丁茄之别名,详该条。

  • 脑后

    头部的后方。

  • 下横骨

    骨名。又名横骨、盖骨。即耻骨上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