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穴名。代号DU7。出《素问·气府论》王冰注。属督脉。位于背部,第十、十一胸椎棘突之间。布有第十胸神经后支的内侧支和第十肋间动脉后支。主治胃痛,呕吐,腹胀满,黄疸,腰背痛;以及肝炎,胆囊炎等。向上斜刺
见《杂病源流犀烛·内伤外感门》卷二十一。即防风散痧汤,见该条。
病名。见王肯堂《胎产证治》。亦名身重瘖哑、哑胎、妊娠不语。指妊娠期间出现声音嘶哑,或不能发声的一种病症。《素问·奇病论》:“人有重身,九月而瘖。”因孕至八、九个月,胎儿长大,阻绝胞中之络脉,胞脉受阻,
病证名。见《千金翼方》卷七。多因平素虚弱,产后劳伤气血,脾肺气虚,通调不利;素体肾虚,复因产后损伤肾气,肾阳虚衰,气化失职;情志不畅,肝气郁结,气机受阻,清浊升降壅滞,膀胱不利所致。脾肺气虚者,兼见精
运气术语。天干与地支配合后,推演运和气的流转,便能确立每岁的气候变化,故名。《素问·六微旨大论》:“天气始于甲,地气始于子。子甲相合,命曰岁立。”
针灸著作。一名《针灸大全》。10卷。明·杨继洲撰,靳贤校正。刊于1601年。杨氏在早年撰写的《卫生针灸玄机秘要》(已佚)一书基础上,进一步汇集了多种针灸文献编成。卷1摘录了《内经》、《难经》等书的针灸
【介绍】:清代医家。字松汉。上海人。因臂部骨折,经时医杨雨苍治疗,遂从之学伤科,后以伤科名于当地。于1808年撰《伤科补要》一书(1818年刊行)。
见《江西草药》。为黄花远志之别名,详该条。
五蒸之一。亦名血蒸。见《诸病源候论·虚劳骨蒸候》。详五蒸条。
见《妇人良方大全》卷十六。①交骨即耻骨。古人认为未产前两骨相合,临产时两骨稍离。若此骨不开,儿难降生。多因元气虚弱,胎前失于调养,以致气血不能运达所致。②指骶骨关节部。在分娩时,这一关节可被动地作一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