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中医中药>中医百科>白喉

白喉

病名。见《时疫白喉捷要》。又名白缠喉白菌。系一种急性传染病。流行于秋末冬初,以学龄前儿童发病率最高。《重楼玉钥》:“喉间起白如腐一症,其害甚速,……患此者甚多,惟小儿尤甚,且多传染。”发病多因时行疫疠之毒,从口鼻而入;或肺胃素虚,复感风热热毒结于咽喉所致。症见咽喉疼痛,吞咽尤甚,继之一侧或两侧喉核处出现白点,白点迅速蔓延,成为乳白色或灰白色边界清楚有光泽之白膜,其白膜迅速蔓延至悬雍垂喉关内外,白膜不易削脱,若用力剥除,则易出血,并迅速为新的白膜所覆盖。白膜坚韧不易捣碎。并兼有头痛,身疼,微热,或寒热交作,疲乏,胸闷烦躁口臭鼻塞。若白膜蔓延至喉关内或会厌下,则呼吸困难,鼻煽唇青心悸怔忡等。白喉的病理多属阴虚肺燥,宜养阴清肺为主,方用养阴清肺汤。有表证者当先解表;如初起阳热偏盛,症见咽喉痛闭,饮水作呛,目红声嘶,口出臭气者,用神仙活命汤;属阴虚者,宜养阴清热,用养阴清肺汤加减;若痰火阻塞,喉声如锯,宜清肺降痰,用猴枣散(《中医儿科》:猴枣川贝母天竺黄沉香朱砂仙半夏)加土牛膝根、葶苈子大黄礞石竹沥之类。针刺取合谷少商天突足三里内庭。白喉治疗禁忌,诸家主张纷纭,归纳起来有下列儿点:①忌升提涌吐。②忌温散发汗。③忌大下亡津。④忌刀针。⑤忌病重药轻。⑥忌苦寒助燥。本病具有传染性,发现病人应隔离,消毒,并报告疫情。此外,对某些虚寒性之咽喉疾患,习惯上亦有谓其为白喉者。如虚寒白喉痨证白喉寒痹白喉等,故宜详辨。

猜你喜欢

  • 熟地黄丸

    ①《银海精微》卷下方。熟地黄一两,五味子、炒枳壳、炙甘草各三钱。为细末,炼蜜和丸,每服一百丸,食远清茶送下,日三次。功能养血凉血祛风。治血弱阴虚,不能养心而致心火旺,阳火盛,偏头肿闷,瞳子散大,视物则

  • 褚澄

    【生卒】:?~483【介绍】:南北朝南齐医家。阳翟(今河南禹县)人。字彦道。尚宋文帝女庐江公主,拜驸马都尉。建元年间(479~480)为吴郡太守。博好医方,精岐黄术,无问贵贱皆先审其苦乐、荣悴、乡壤、

  • 认药白晶药鉴

    蒙药书。伊舍巴勒珠尔著于十八世纪。全书用藏、梵文对照编写。按石类、珍宝类、草药类对801种药物进行分类,并说明每种药物的产地、形态、性味、功能。对“三子”、“四凉”等药物作了解释。现存木刻本。

  • 蒸病

    病名。见《诸病源候论·虚劳骨蒸候》。以潮热、虚弱为特征。因其热自内向外蒸发而名。病属虚劳范畴,亦称劳蒸。蒸病有五蒸、二十三蒸之分。常为劳瘵主症之一。以骨蒸为多见,故蒸病又称骨蒸。习惯上,多归入劳瘵。详

  • 病在中旁取之

    ①治法之一。《素问·五常政大论》:“气反者……病在中,旁取之。”马莳注:“盖病在于中,而经脉行于左右,则或灸或刺,或熨或按,皆当取之于旁也。”②循经远刺的取穴法之一。如病在腰部,针委中穴。《灵枢·终始

  • 抻(chen 嗔)法

    推拿方法名。即拔法。见该条。

  • 尿灶火丹

    病名。小儿丹毒之一。《诸病源候论》卷四十九:“丹发膝上,从两股起及脐间,走入阴头,谓之尿灶火丹也。”治宜用桑根白皮煎汤外洗,或烧李根为灰调敷。类似于尿布皮炎。

  • 身热不扬

    证名。见《王旭高医案》卷一。指病人自觉发热,但按其肌肤而不甚热的一种症象。多见于湿温病,热为湿遏,以致发热在里,热势不扬,宜用渗湿透热或清泄芳开法治疗。

  • 胆怯

    指心中畏惧不敢见人之证。《石室秘录》卷三:“凡人胆怯不敢见人者,少阳胆经虚也。而所以致少阳胆经之虚者,肝木之虚也。而肝木之衰,又因肾水之不足。法当补肾以生肝木。方用熟地一两,山茱萸四钱,芍药五钱,当归

  • 元好问

    【生卒】:1190~1257【介绍】:金代文学家。字裕之,号遗山。秀容(今山西省忻县)人。1217~1222年(兴定)间进士,曾任行尚书省左司员外郎等职。晚年从事著作,长于诗文。家藏医书甚多,集亲自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