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中医中药>中医百科>相恶

猜你喜欢

  • 齿不固

    证名。牙齿动摇,不能坚固。详牙齿动摇条。

  • 热病五十九俞

    指治疗热病的五十九个主要穴位。《素问·水热穴论》:“治热病五十九俞……头上五行行五者,以越诸阳之热逆也;大抒、膺俞、缺盆、背俞,此八者,以泻胸中之热也;气街、三里、巨虚上下廉,此八者,以泻胃中之热也;

  • 莲子疬

    病名。见《疡科准绳》卷三。指瘰疬核块簇聚,一包生数十个,形同莲蓬之子者。参见瘰疬条。

  • 四圣丸

    《传信适用方》卷二方。炒川椒(去子)、熟地黄、枸杞子、荆芥穗各等分。为细末,炼蜜为丸,梧桐子大,每服十至二十丸,空腹盐汤送下。治风赤翳膜,攀睛倒睫等。

  • 痧喉

    病名。即喉痧。又名疫喉、疫喉痧、烂喉痧。本病除发热、咽喉疼痛肿烂外,皮肤还出现痧斑,故名。治以辛凉解表,泄热解毒,滋液养阴等法为主。参见疫喉等条。

  • 一览延龄

    见《友渔斋医话六种》条。

  • 阳汗

    证名。指热汗。《景岳全书·杂证谟》:“阳汗者,热汗也。……阳证自汗或盗汗者,但察其脉证有火,或夜热烦渴,或便热喜冷之类,皆阳盛阴虚也。宜当归六黄汤为第一,保阴煎亦妙。其或阴分虽有微火而不甚者,宜一阴煎

  • 小腹疽

    病名,出《外科大成》卷二。即小腹痈,见该条。

  • 补脾益气

    又称补中益气。用健脾的方法治疗气虚证。是补气的基本方法。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营卫之源,健脾即能加强其化源,达到补气目的。常用四君子汤、补中益气汤等。

  • 汪绂(fú 福)

    【介绍】:清代医家。字双池。安徽婺源(今属江西)人。辑有《医林纂要探原》一书(1758年),论述医理及本草药性,强调阴阳五行、四时、六气等古典医理,主张诊病需要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