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中医中药>中医百科>章太炎医论

章太炎医论

书名。又名《猝病新论》。章太炎撰。刊于1938年。共收医论38篇。内容广泛,有医学理论探讨、病症论述、古典医著的考证和评价。作者对不少学术问题发表了自己的见解,如对《内经》认为应采取“舍瑕取瑾”的态度,五脏五行之说“不可拘滞类比”等。建国后有排印本。

猜你喜欢

  • 钩吻中毒

    病名。因误食钩吻而出现中毒症状者。见《诸病源候论·解毒诸候》。钩吻又名断肠草、胡蔓藤、烂肠草、黄藤、毒根等。有剧毒。误食后初见口咽脘腹烧灼疼痛,呕噁流涎,吞咽困难,或腹胀腹泻。继则眩晕语蹇,肢麻无力,

  • 心火

    ①心的代称。心在五行属火,故称。《素问·气交变大论》:“岁水太过,寒气流行,邪害心火。”一般以心火称心,多指心阳。②心热火旺的病证,属阳热内盛的病机。心火内盛,势必上炎而扰及心神或内损心阴。参见心火亢

  • 阴囊毒

    病名。出《疮疡经验全书》卷五。即脱囊。见该条。

  • 陈耕道

    【介绍】:清代医家。字继宣。虞山(今江苏常熟)人。长于喉痧证,著有《疫痧草》(1801年)一书。

  • 黄姜

    见《生草药性备要》。即姜黄,详该条。

  • 六畜痫

    病名。见《备急千金要方》卷五。以痫发时叫声及病状命名。分马痫、牛痫、羊痫、猪痫、犬痫、鸡痫。详各条。

  • 阴痉

    病名。一作阴痓。①指柔痓,即柔痉。《丹溪心法·痓》:“阴痓曰柔,有汗。”参见柔痉条。②指痉病见四肢厥冷者。《证治准绳·杂病》:“痉既以有汗无汗辨刚柔,又以厥逆不厥逆辨阴阳。……其厥逆者皆阴也。”治宜温

  • 脾浊

    溺浊之一。见《世医得效方·大方脉科》。病因脾虚气陷,精微下注而成。证见小便浑浊,腰痛神疲,舌淡脉软。治宜健脾益气,升清固涩。用苍术难名丹、补中益气汤。参见便浊条。

  • 邪风证

    证名。指因风邪而致头痛与眼部证候并见的病患。《证治准绳·杂病》:“人素有头风,因而目病,或素目病,因而头风……,头痛则目病,目病则头痛。”某些眼疾,可出现此证。

  • 食劳复

    病症名。一名食复。因病后饮食不节,脾虚气弱所致。《伤寒论·辨阴阳易差后劳复病脉证并治》:“病人脉已解,而日暮微烦,以病新差,人强与谷,脾胃气尚弱不能消谷,故令微烦,损谷自愈。”《广温热论》:“若因饱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