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中医中药>中医百科>箕门

箕门

①古代全身遍诊法三部九候部位之一。为足太阴动脉,即下部人,以候脾胃之气。②经穴名。代号SP11出《针灸甲乙经》。属足太阴脾经。位于大腿内侧,髌骨内上缘上8寸,缝匠肌之内侧;或于血海穴直上6寸处取穴。布有股前皮神经、深部有隐神经;并有大隐静脉通过;深层之外方有股动、静脉。主治小便不利遗溺,鼠蹊肿痛,阴囊湿痒等。直刺0.5~0.8寸,避开动脉。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5~10分钟。《素问·刺禁论》:“刺阴股大脉,血出不止死。”

猜你喜欢

  • 针灸问答

    见针灸问对条。

  • 金沸花

    见《上海常用中草药》。为旋复花之别名,详该条。

  • 四绝

    又称四大绝证,指外科四种恶证:肾岩翻花(类于阴茎癌)、失荣(主要指发病于颈部或耳前后的恶性肿瘤)、舌疳(类于舌癌)、乳岩(类于乳腺癌)。详见各条。

  • 利气

    即行气。详该条。

  • 玉枕骨

    即枕骨。又名后山骨。详后山骨条。

  • 膀胱实热

    ①一般指膀胱有实热病邪的病证。如膀胱湿热。见该条。②指膀胱经的证候。《千金要方》:“左手尺中神门以后脉阳实者,足太阳经也。病苦逆满,腰中痛,不可俛仰是也。名曰膀胱实热也。”“右手尺中神门以后脉阳实者,

  • 玄感脉经

    书名。不著撰人。约成书于公元八世纪。系敦煌出土之医学残卷。原书分若干篇,现仅存第一、二篇。首篇主论诊脉部位、三部九候、七诊、寸口诊脉法。二篇分述诊脉之轻重缓急、呼吸至数,以及弦、浮、滑、实、革、动、沉

  • 胎瘤

    病名。出《外科正宗》卷二。又名红丝瘤。多因母体蕴热更兼血瘀结滞而成。初生婴儿头部、胸乳间生局限性肿块,色紫微硬,漫肿略疼,或大或小。治宜用针刺破瘤体,后服五福化毒丹,外贴黄连膏。即血管瘤。

  • 岩红

    见《云南中草药选》。为红孩儿之别名,详该条。

  • 从荣置气

    刺法术语。《难经·七十六难》:“当泻之时,从荣置气。”指针刺补法操作时,应在深部候气,并向浅部引提。后世刺法以先深后浅为泻,理本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