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中医中药>中医百科>粟疮

粟疮

病名。①见《医宗金鉴》卷七十三。多由表虚火邪内郁,外受风邪,风火相结,郁阻肌肤而成。遍身发疹如粟,色红作痒,搔之成疮。日久耗伤血液,皮肤粗糙,厚如蛇皮。治宜疏风清热。内服防风通圣散;痒甚者服消风散;日久肤如蛇皮者,服皂角苦参丸。外敷二味拔毒散。相当于丘疹性湿疹,或痒疹之类。②见《证治准绳·杂病》。又名粟疡睑生粟。多因脾胃湿热及风毒之邪外乘,壅滞胞睑而成。症见眼睑内面发生色黄而软,形如粟米之颗粒,可有沙涩痒痛,流泪不适等症。类今之滤泡征,可见于沙眼,亦可为其它具有结膜滤泡样改变之疾患。治宜清热、除湿、祛风。可内服除风清脾饮加减;或加劆洗法,外点黄连西瓜霜眼药水。

猜你喜欢

  • 小颠茄子

    见萧步丹《岭南采药录》。为天仙子之别名,详该条。

  • 产后目闭

    病证名。指产后闭目不语。由痰气郁滞,或瘀血壅滞经络关窍不通所致。痰气郁滞者,孤凤散治之(胡氏方:生石矾末,每服一钱,热水调下);瘀血壅滞经络者,《类证普济本事方》琥珀散主之。清·叶其蓁《女科指掌》:“

  • 医寄伏阴论

    书名。2卷。清·田宗汉撰。刊于1888年。田氏认为时行伏阴有似霍乱而实非霍乱。遂详论此病,辨析与霍乱之区别,列述其病原、变症、死候、禁令、瘥后等情况,并摘取《伤寒杂病论》中与伏阴症同属一派的阴病条文作

  • 曲骨

    ①人体部位名。指耻骨联合部。②经穴名,代号RN2。出《针灸甲乙经》。别名回骨。属任脉。任脉、足厥阴之会。位于腹正中线,脐下5寸,耻骨联合上缘上方凹陷处。布有髂腹下神经的分支,腹壁下动脉及闭孔动脉的分支

  • 宋以前医籍考

    中医目录著作。日本冈西为人约编于1942年。本书著录我国宋代以前医学著作1869种,分为内经、运气、难经、脉经、五脏、针灸、女科、幼科、外科、口齿、眼科、养生、月令、按摩导引、房中、祝由、兽医、医史制

  • 惊伤

    指受惊吓所致的疾病。《张氏医通·神志门》:“惊则气乱,郁而生火生涎,涎与气搏,变生诸证,或短气,或自汗,或眠多异梦,随即惊觉。并宜温胆汤加熟枣仁,如远志丸、妙香散、平补正心丹、龙齿清魂散皆可选用。”《

  • 硬杆水黄连

    见《四川常用中草药》。即水黄连,详该条。

  • 门牙

    又称门齿、前板牙。居于牙列中间的切齿,上下各有四个。主要具有切断食物及发音的辅助作用。是望诊牙齿的润泽或枯槁的主要部位。

  • 针刺麻醉

    ①简称针麻。它是在传统的针灸学术原理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具有镇痛作用并能达到麻醉效果的新技术。其法根据手术部位、手术病种等,按循经取穴、辨证取穴、局部取穴等方法,选取适当穴位,术前一般按麻醉常规给予辅

  • 厥阴舌

    即红中黑纹舌。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