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问》篇名。本篇讨论针刺禁忌问题,故名。内容介绍人体禁刺部位,以及误刺的不良后果。文中还指出在暴饮暴食、饥渴、过度劳累,情绪剧烈波动的情况下,不宜立即针刺,否则容易发生意外。
指针刺时,针体进入机体的深浅程度。《素问·刺要论》:“病有浮沉,刺有浅深,各至其理,勿过其道。”指出针刺时要根据疾病的情况,采用适当的深度。一般在肌肉丰厚处可予深刺,在重要脏器邻近的穴位或肌肉浅薄处则
骨折断端摩擦时发出的声音。临床上用作骨折诊断指征之一。《伤科补要》卷二:“骨若全断,动则辘辘有声。若骨损未断,动则无声。或有零星败骨在内,动则淅淅有声。”由于容易引起新的损伤,故现已少用或不用。
【介绍】:宋代医生。字时举。永嘉(今浙江温州)人。撰《四时治要》1卷,专论时疾疟痢吐泻伤寒之类。已佚。
自我推拿方法。泥丸指囟门。两手擦热后,从额部摩到头顶。有理脑作用。《太平御览》:“以两手相摩令热,以手摩额上至顶上,满二七止,名曰存泥丸。”
宋代医官职称。隶属翰林医官院,始置于政和年间,官阶从六品,系以原军器库使之官职改任者。参见翰林医官院条。
证名。出《小儿药证直诀》。指走马牙疳患者所发生的齿槽腐烂、破溃证。参见走马牙疳条。
推拿手法名。见曹锡珍《外伤中医按摩疗法》。用力牵拉患者肢体关节的手法。
病名。《景岳全书·杂病谟》卷二十八:“格阳喉痹,由火不归元,则无根之火,客于咽喉而然。其症上热下寒,全非火证。凡察此者、但诊其六脉微弱,全无滑大之意,且下体绝无火证,腹不喜冷即其候也。”俗称上热下寒喉
病证名。指因胃火所致之牙痛。多因阳明痰火内伏,或过啖辛辣炙煿、醇酒厚味,致风火痰毒上攻牙齿而痛。症见龈肿口臭,便秘脉滑,患牙得凉痛减。治宜清热、涤痰、泻火。可选用黄连温胆汤、黄连解毒汤等加减。参见牙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