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血证论》。即月经。详该条。
见《金匮要略》。即甘草干姜茯苓白术汤,见该条。
出《难经·三十五难》。即胆。参见黄肠条。
病名。出《医宗金鉴》卷六十三。又名印堂疔、眉心疽、面风毒、印堂疽。生于两眉中心印堂穴。色黑木痛、麻痒太过,根硬如铁钉之状,寒热并作,治法见疔疮;若毒初色暗根平,肿硬疼痛,无脓黑陷者同疽,治同百会疽。
《小儿药证直诀》卷下方。胡黄连、炒芜荑、黄连各二两,使君子仁一两,麝香(另研)五分,干蝦蟆(酒熬膏)五枚。为末,用膏和丸,麻子大,二至三岁儿,每服五至七丸,三岁以上每服十至十五丸,不拘时人参煎汤送下。
【生卒】:1019~1101【介绍】:北宋官吏,兼通医术。字子容。原籍泉州(今福建泉州),后徙居丹阳(今属江苏)。曾任右仆射等官职。曾把由官府命令收集之天下动、植、矿物药图,包括海外输入的药物,编辑成
见《四川中药志》。为茅膏菜之别名,详该条。
即活络丹制成片剂,治症同。见活络丹条。
养生术语。古代的一种养生方法。即不食谷物。当时一些古人认为,不吃含有渣滓的东西可以长生。因此,探索辟谷的方法,以柏叶,松子、柏子等作代用食品。汉武帝时,此法较盛行。
病证名。见《症因脉治·腰痛总论》。指感受外邪所致的腰痛。主要有风湿腰痛、寒湿腰痛、湿热腰痛三种。另有风腰痛、风寒腰痛、风热腰痛、湿腰痛等也属外感腰痛。一般以实证居多。治疗以祛邪通络为主。详各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