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中医中药>中医百科>脾虚多涎

猜你喜欢

  • 颤振

    ①证名。《医学纲目》卷十一:“颤,摇也;振,动也。”指头部或四肢掉摇抖动之症。多由阴血不足,筋脉失养,肝阳偏亢,阳盛化风,或气虚、心虚、痰浊相挟所致。轻者有时手足颤振或头摇,重则手抖不能持物,足不能行

  • 漏睛

    病名。见《太平圣惠方》卷三十三。又名目脓漏、漏睛脓出、漏睛眼、热积必溃之病、窍漏证、眥漏症。《证治准绳·杂病》:“眥头结聚生疮,流出脓汁或如涎水,粘睛上下,不痛,仍无翳膜。此因心气不宁,并风热停留在睑

  • 阳虚自汗

    自汗证之一。见《赤水玄珠·汗门》。由于阳气虚弱,腠理不密,故汗液易泄。症见畏寒,倦怠,汗出觉冷。治宜温阳固表。可用芪附汤、黄芪建中汤等方。参见自汗条。

  • 三焦病

    六腑病候之一。三焦即上焦、中焦、下焦。其病有寒热虚实之分。《灵枢·邪气藏府病形》:“三焦病者,腹气满,小腹尤坚,不得小便,窘急,溢则水留,即为胀。”《诸病源候论·三焦病候》:“三焦气盛为有余,则胀气满

  • 中西医粹

    丛书名。4卷。清·罗定昌撰。刊于1882年。共四种。其中《脏腑图说》、《脏腑各图》,系以脏腑配合八卦、干支、太极图及五运六气等立论,多语涉玄虚。惟其所附王清任《医林改错》与英人合信氏《全体新论》中的内

  • 疥疮

    病名。是一种传染性瘙痒性皮肤病。出《刘涓子鬼遗方》卷五。多因风、湿、热邪郁于皮肤,接触传染而成。《诸病源候论》卷五十:“疥疮多生于足指间,染渐生至于身体,痒有脓汁……其疮里有细虫,甚难见。”已分辨出疥

  • 寒挛

    挛证之一。见《证治准绳·杂病》。详挛条。

  • 秦信

    【介绍】:西汉时期医生。对本草学及古代医经有所研究。

  • 金匮要略浅注

    书名。10卷。清·陈念祖撰。刊于1803年。本书的体例和编法特点,与《伤寒论浅注》略同。作者选集前人《金匮要略》注本中的一些注文,结合个人见解以求阐明要旨,书中删去林亿整理本(共25篇)的最后三篇,并

  • 积热胃脘痛

    证名。指热积于内所致的胃脘痛。《症因脉治》卷一:“七情六欲之火,时动于中、膏粱炙煿之热,日积于内,热久成燥,积热之痛作矣。……时作时止,口渴唇燥,痛则多汗,栀连清胃汤,有下症,神芎丸。”《寿世保元·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