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中医中药>中医百科>血壅

血壅

病名。《医学入门·怪疾》:“遍身忽然肉出如锥,既痒且痛,不能饮食,此名血壅。若不速治,溃而脓出。以赤皮葱烧灰,淋洗。吃豆豉汤数盏,自安。”此证由风热内扰血分所致。如火盛则肉起疙瘩如锥,甚或疼痛。风盛则作痒更甚。

猜你喜欢

  • 质问本草

    药物学著作。8卷,附录1卷。琉球吴继志撰。约成书于1782年。本书是作者采集琉球群岛的各种草木药物,亲自写生绘图甚至携带实物数百种到福建、北京等地广泛咨询老药工、药农、并经反复鉴定后编写成书,其中内篇

  • 于志宁

    【生卒】:581~659?【介绍】:唐代官吏。字仲谧,京兆高陵(今陕西高陵)人。唐太宗时近臣,656年(显庆初年),任仆射(宰相);657年,与李勣等组织修定本草,较其前代本草书新增药物一百多种,于显

  • 圆翳内障

    病名。见《秘传眼科龙木论》。又名圆翳。历代医籍因其病因、形、色、程度不同而名称各异,实际皆黄睛(晶状体)病变混浊。如先天所致者,名胎患内障;形如枣花者,名枣花内障;黄而明莹者,名如金内障;由于病变程度

  • 五实

    五脏俱受实热闭阻的综合证候。如心受邪的脉洪盛;肺受邪的皮肤灼热;脾受邪的腹满胀;肾受邪的二便不通;肝受邪的昏闷而目不明等。《素问·玉机真脏论》:“脉盛,皮热,腹胀,前后不通,闷瞀,此谓五实。……身汗得

  • 吕田

    【介绍】:清代医家。字心斋。新安人。摘录杨璇、陈良佐的《伤寒条辨》一书,编成《伤寒条辨摘要》。

  • 医学大全

    藏医学著作。(藏名《门吉钦本》)。汉族医僧马哈德瓦和藏族翻译家达玛郭卡合作编译。成书于七世纪中叶。全书内容主要以文成公主入藏时带去的论述404种病的医方百种,诊断法5种,医疗器械6种,医学论著4种等为

  • 室女经闭劳嗽

    病证名。见《竹林女科证治》。指未婚女子,因忧思劳伤心脾,心脾虚损则肺阴失养,阴虚生热,灼伤肺阴所致。症见经闭后饮食减少,日渐消瘦,久咳不止,四肢干痿,发热或潮热盗汗等。治宜滋阴清热,养血调经。方用四物

  • 心下支结

    证名。指膈上自觉有物梗阻而烦闷不舒。可见于外感和杂病的多种疾病。《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伤寒六七日,发热,微恶寒,支节烦疼,微呕,心下支结,外证未去者,柴胡桂枝汤主之。”《伤寒论今释》卷四:“

  • 小苦药

    见《中药大辞典》。为绞股蓝之别名,详该条。

  • 五疽

    五种黄疸的合称。①指黄疸、谷疸、酒疸、女劳疸、黑疸五种(见《金匮要略·黄疸病脉证并治》)。②指黄疸、谷疸、酒疸、女劳疸、黄汗五种(见《备急千金要方》卷十)。③指黄疸、谷疸、女疸、酒疸、劳疸。《肘后备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