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症名。即因外来暴力致使筋错离原位。见《医宗金鉴》卷八十七。即伤筋。详该条。
病名。指痢疾因寒热挟杂而致者。《诸病源候论·痢病诸候》:“夫冷热痢者,由肠胃虚弱,宿有寒,而为寒热所伤,冷热相乘,其痢乍黄乍白是也。若热搏于血,血渗肠间,则变为血痢也;而冷伏肠内,搏津液则变凝白,则成
证名。里实证的别称。《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伤寒十三日,过经谵语者,以有热也,当以汤下之。若小便利者,大便当鞭,而反下利,脉调和者,知医以丸药下之,非其治也。若自下利者,脉当微厥,今反和者,此
病名。《医学心悟》卷三:“闭暑者,内伏暑气,而外为风寒闭之也。其头痛,身痛,发热恶寒者,风寒也;口渴,烦心者,暑也。四味香薷饮加荆芥、秦艽主之。”参见暑病条。
元代医官职称。为低级官员,1322年(至治二年)只设2人,并兼管架阁库的收发物品工作。官阶正八品。
《杂病源流犀烛·六淫门》卷十五引倪涵初方。生首乌三钱,陈皮、柴胡、茯苓、黄芩各八分,威灵仙、白术、当归各一钱,知母、鳖甲各二钱,炙甘草三分。为粗末,加生姜三片,井、河水各半煎,并加无灰酒再煎一滚,空腹
阳气来复。《素问·六元正纪大论》:“阳复化,民病热于中。”
【介绍】:清代医家。字庆增,号石芝。江苏常熟人。著有《石芝医话》、《活人精论》等书。
【介绍】:明代医家。字济川。长兴(今浙江长兴)人。少年时曾考科举,后来改学医,专门小儿科,在当地闻名。治病不分贵贱,从不拒绝为别人看病。著有《痘疹传心录》、《慈幼心传》。
【介绍】:宋代医生。字德信。休宁(今安徽休宁)人。以善诗文及医学著名。后为翰林医官,专长治虚劳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