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见周祐条。
见《广西中草药》。为大驳骨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出《外科大成》卷二:“痰注发,形如布袋,坚硬如石,不红不热……。”在病因方面认为系痰伏所致,故名。此病生于脊背部,属无头疽。治疗参见无头疽条。
运气学说术语,出《素问·六元正纪大论》。征代表火运,火运平气之年,无太过与不及,称为正征。
中药炮制法之一。有的药物用火煨去油,如肉豆蔻可用湿纸包裹火煨去油。有些不宜火煨去油的,如巴豆、续随子等,可放在吸水的纸内压榨去油,或研细加水,待油浮起,倒去水和油便得。其目的在于减低药物的烈性或毒性。
古病名。十水之一。《中藏经·论水肿脉证生死候》:“气水者,其根在大肠,其状乍来乍去,乍盛乍衰者是也。此良由上下不通,关窍不利,气血痞格,阴阳不调而致之也。”参见十水条。
见《圣济总录》卷一百五十一。即经闭,详该条。
病证名。指因感瘟毒而发疹的病证。清·郑卜年《瘄略》:“小儿感冒风邪,蓄于肌肉之间,至阳气发动,而行于皮肤之外。一年之中,屡有不正之气感之。出于两腋之下,盖两腋之下者,气之道路也。蕴毒随气之道路而出,谓
①指独有阴气而无阳气。②即脉之有阴无阳,属无胃气的真脏脉。《素问·阴阳类论》:“专阴则死。”
见徐灵胎医学全书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