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中医中药>中医百科>足少阳经别

足少阳经别

十二经别之一。原称足少阳之正。《灵枢·经别》:“足少阳之正,绕髀入毛际,合于厥阴;别者入季胁之间,循胸里属胆,散之上肝,贯心,以上挟咽,出颐颔中,散于面,系目系,合少阳外眥也。”从足少阳胆经分出,绕过大腿前面,进入外阴部,和足厥阴肝经相合;它的分支上行进入第十一、十二肋软骨之间,连属胆,散布于肝,向上通过心脏,挟着食管,浅出下颌,散布在面部,联系目系——眼球通入颅腔的组织,在目外眦部,复注入足少阳胆经。

猜你喜欢

  • 傅山

    【生卒】:1607~1684【介绍】:明末清初文人兼医家。原字青竹,后改字青主,山西阳曲(太原)人。博通经史百家,工诗文书画,兼精医药。明亡后,隐居不仕。博览医书,医术高明。世传陈士铎撰述的《辨证录》

  • 老妇行经

    指妇女年过五十岁后,仍然行经者。如身体无病为气血盛实有余。若经来较频,或一月二、三次,血量反见增多者,属于病态。多因气虚,肝肾不足,冲任虚损,血失统摄所致。治宜补气养血、大补肝肾。方用安老汤,并应注意

  • 翻花杨梅

    见《梅氏验方新编》第七集。即结毒溃烂的更严重者。详杨梅疮条。

  • 三消论

    书名。1卷。金·刘完素撰。清·周学海注。原无刊本,周学海于1884年刊行《周氏医学从书》时,根据刘氏后裔所藏钞本收入其中。本书对于消渴病的病因、辨证及治法作了比较深入的探讨。

  • 内经类证

    医经著作。秦伯未原编,余瀛鳌重订。此书由秦氏初编于1929年,编者将《内经》病证予以分类汇编,由上海中医书局出版。1961年由原编者门人余氏予以补充修订,将《内经》病证分为44类,311种病候,更于每

  • 曲周

    相当于颊车穴。又称曲隅。《灵枢·杂病》:“顑(顋)痛,刺足阳明曲周动脉见血,立已。”马元台注:“此穴在耳下曲额端,动脉环绕一周,故曰曲周也。”

  • 腲腿

    病证名。见《医说》卷三。即腲腿风。详该条。

  • 手心

    ①经外奇穴名。《千金要方》:“鬼魅灸入发一寸百壮,又灸间使、手心各五十壮。”《千金翼方》称:“灸黄法,手心中灸七壮。”近代《针灸孔穴及其疗法便览》谓此穴位于手掌正中央。主治黄疸,百日咳,小儿疳疾,亦治

  • 六阳

    指手、足六阳经。《灵枢·脉度》:“六阳气绝,则阴与阳相离,离则腠理发泄,绝汗乃出,故旦占夕死,夕占旦死。”

  • 恶血

    ①证名。《素问·刺腰痛》:“衡络绝,恶血归之。”《灵枢·水胀》:“石瘕生于胞中,寒气客于子门,子门闭塞,气不得通,恶血当泻不泻,衃以留止,日以益大。”均指溢于经脉之外,积存在组织间的坏死血液,故又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