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中医中药>中药材>连钱草

连钱草

《中国药典》:连钱草

药材名称连钱草

拼音Lián Qián Cǎo

英文名HERBA GLECHOMAE

别名活血丹金钱草[上海、江苏]、金钱薄荷落地金钱、肺风草、十八缺、透骨消[四川]

来源本品为唇形科植物活血丹Glechoma longituba (Nakai)Kupr.的干燥地上部分。春至秋季采收,除去杂质,晒干。

性状本品长10~20cm,疏被短柔毛。茎呈方柱形,细而扭曲;表面黄绿色或紫红色,节上有不定根;质脆,易折断,断面常中空。叶对生,叶片多皱缩,展平后呈肾形或近心形,长1~3cm,宽1.5~3cm,灰绿色或绿褐色,边缘具圆齿;叶柄纤细,长4~7cm。轮伞花序腋生,花冠二唇形,长达2cm。搓之气芳香,味微苦。

鉴别取本品粉末2g,加甲醇25ml,加热回流30分钟,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无水乙醇-氯仿(3:2)混合液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熊果酸对照品,加无水乙醇制成每1ml含1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 B)试验,吸取供试品溶液2~4μl、对照品溶液2μl,分别点于同一以含0.1mol/L磷酸二氢钠的羧甲基纤维素钠溶液为黏合剂的硅胶H薄层板上,以甲苯-醋酸乙酯-甲酸(20:4:0.5)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10%硫酸乙醇溶液,在110℃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炮制除去杂质,洗净,切段,干燥。

性味辛、微苦,微寒。

归经归肝、肾、膀胱经。

功能主治利湿通淋,清热解毒,散瘀消肿。用于热淋,石淋,湿热黄疸,疮痈肿痛,跌扑损伤。

用法用量15~30g;外用适量,煎汤洗或取鲜品捣烂敷患处。

贮藏置干燥处,防霉。

备注(1)同属植物欧连钱草Glechoma hederacea L.性味功能与连钱草类同。

摘录《中国药典》

《中药大辞典》:连钱草

药材名称连钱草

拼音Lián Qián Cǎo

英文名Longtube Ground Ivy Herb

别名金钱草、大叶金钱草、透骨消

来源为唇形科植物活血丹Glechome longituba (Nakai)Kupr.的地上部分。春至秋季采收,除去杂质,晒干。

原形态多年生草本。茎细,方形,被细柔毛,下部匍匐,上部直立。叶对生,肾形至圆心形,长1.5~3cm,宽1.5~5.5cm,边缘有圆锯齿,两面有毛或近无毛,下面有腺点;叶柄长为叶片的1~2倍。轮伞花序腋生,每轮2~6花;苞片刺芒状;花萼钟状,长7~10mm,萼齿狭三角状披针形,顶端芒状,外面有毛和腺点;花冠2唇形,淡蓝色至紫色,长1.7~2.2cm,下唇具深色斑点,中裂片肾形;雄蕊4,药室叉开。小坚果长圆形,褐色。花期3~4月,果期4~6月。

生境分部生于河边、路边、林间草地、山坡林下。除西北、内蒙古外,全国各地均产。

化学成分茎、叶含挥发油,主成分为松樟酮(pinocamphone)、薄荷酮、异薄荷酮、番薄荷酮(pulegone)等,尚含熊果酸、琥珀酸。

性味性微寒,味辛、微苦。

归经归肝、肾、膀胱经。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利尿排石,散瘀消肿。用于尿路结石、肝胆结石、湿热黄疸、跌扑损伤。

用法用量15~30g;外用适量,煎汤洗或取鲜品捣烂敷患处。

贮藏置干燥处,防霉。

摘录《中药大辞典》

猜你喜欢

  • 小柿子

    《中药大辞典》:小柿子药材名称小柿子拼音Xiǎo Shì Zi别名地石榴、跳八丈(《云南中草药》),小面瓜(《云南思茅中草药选》),牙万卖(傣名)。出处《云南中草药》来源为大戟科植物小叶黑面

  • 鸡冠菜

    药材名称鸡冠菜拼音Jī Guān Cài别名凤尾菜来源药材基源:为红翎菜科植物鸡冠菜的藻体。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Meristotheca papulosa(Mont.)J.Ag.[M.japonica

  • 大雪上一枝蒿

    药材名称大雪上一枝蒿拼音Dà Xuě Shànɡ Yì Zhī Hāo来源药材基源:为毛茛科植物多裂乌头的块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conitum polyschistum Hand.Mazz.采收

  • 虎杖

    《中国药典》:虎杖药材名称虎杖拼音Hǔ Zhànɡ英文名RHIZOMA POLYGONI CUSPIDATI别名花斑竹、酸筒杆、酸汤梗、川筋龙、斑庄、斑杖根、大叶蛇总管、黄地榆来源本品为蓼科

  • 矩圆石韦

    药材名称矩圆石韦拼音Jǔ Yuán Shí Wéi英文名Martin Pyrrosia别名长圆石韦、毛石韦出处始载于《中国高等植物图鉴》。来源药材基源:为水龙骨科植物矩圆石韦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

  • 马鬐膏

    《中药大辞典》:马鬐膏药材名称马鬐膏拼音Mǎ Qí Gāo别名马膏(《灵枢》),马鬐头膏(《别录》),马脂(《丹房鉴源》)。出处《本草经集注》来源为马科动物马项上的皮下脂肪。性味①《别录》:

  • 山麻杆

    《全国中草药汇编》:山麻杆药材名称山麻杆拼音Shān Má Gǎn别名野火麻来源大戟科山麻杆Alchornea davidii Franch.,以茎、皮、叶入药。生境分部陕西及长江流域。性味

  • 枫香树根

    《中药大辞典》:枫香树根药材名称枫香树根拼音Fēnɡ Xiānɡ Shù Gēn别名枫果根、杜东根(《福建民间实用草药》)。出处《纲目》来源为金缕梅科植物枫香的树根。性味《泉州本草》:&qu

  • 鹿筋

    《全国中草药汇编》:鹿筋药材名称鹿筋拼音Lù Jīn来源为鹿四肢的筋。将鹿四肢割下,除去肌肉和骨骼,保留蹄部,以便鉴别。性味淡、微咸,温。功能主治祛风湿,强筋骨。用于风湿关节痛,手足无力,腓

  • 倒莓子

    药材名称倒莓子别名腺花茅莓、莓子蔓、红莓梢来源蔷薇科倒莓子Rubus parvifolius L. var. adenochlamys (Focke) Migo,以枝叶及根入药。生境分部陕西、甘肃。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