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明里证
即阳明腑证。详该条。
即阳明腑证。详该条。
药物发泡灸法之一。用斑蝥末敷贴有关穴位使之发泡的方法。使用时,先取胶布一块,中间剪一小孔,贴在有关穴位上,以暴露穴位并保护周围皮肤,将斑蝥粉少许置于孔内,上面再贴一胶布。以局部起泡为度。适用于关节疼痛
病名。指阵发性连咳不已的咳嗽。《医学真传·咳嗽》:“咳嗽,俗名曰呛,连咳不已,谓之顿呛。顿呛者,一气连呛二三十声,少则十数声,呛则头倾胸曲,甚则手足拘挛,痰从口出,涕泣相随,从膺胸而下应予少腹。大人患
【介绍】:宋代医生。字显德。襄陵(今山西襄汾)人。系道人,并精通医术,人称妙应大师。
见《滇南本草》。为樗白皮之别名,详该条。
①阳盛已极,不能与阴气相交,故气血盈溢于三阳经,与三阴格拒,表现为人迎脉大于寸口脉的四倍。《素问·六节脏象论》:“人迎四盛以上为格阳。”参见关格条。②指寒邪壅遏胸中,胃阳被格拒的吐逆症。表现为四肢冷,
出《新修本草》。为牡蒿之别名,详该条。
见《陆川本草》。为走马胎之别名,详该条。
《张氏医通》卷十五方。生牛蒡子一两半,连翘、防风、荆芥、枳壳、桔梗、蔓荆子、白蒺藜(炒去刺)、当归、蝉蜕、厚朴各一两。为粗末,每服四钱,加生姜一片,葱白一茎,水煎,先薰后服。治面上风痒。
病名。生于面颌部的肿疡。出《疮疡经验全书》卷二。又名脸发、面疮。由风热郁滞阳明胃经,循经上攻而成。多生于面部颊车处。初起一个,形如赤豆,渐发数枚,色红焮肿疼痛,破后时津黄水。治宜疏风清热。内服荆防败毒
出《灵枢·邪客》。即拘挛。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