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手太阴、手少阴、手厥阴、足太阴、足少阴、足厥阴和手阳明、手太阳、手少阳、足阳明、足太阳、足少阳十二条经脉及其所属脏腑的生理功能发生异常时出现的一类证候。十二经“外络于支节,内属于腑脏”,故经络病变,
病证名。即鼻衄。①伤寒阳明热盛时的鼻衄,同时衄后阳明之热随之而解者,称为红汗。《三指禅》卷二:“伤寒鼻衄,名曰红汗。热随血解。不必止血,亦不必再发汗。”②泛指一般鼻衄者。《伤寒家秘的本》:“俗人以血为
病证名。《诸病源候论》:“小儿壮热者,是小儿血气盛,五藏生热,熏发于外,故令身体壮热。”
疏散风邪的统称。即祛除表里、经络、脏腑间留滞的风邪。风有外风、内风之分,外风宜散,内风宜熄。祛风法用于外风。分为祛风除湿、疏风泄热、祛风养血、搜风逐寒等法。详各条。
指针刺时,如何使用押手协助刺手进针的方法。临床常用的有指切押手法,撮捏押手法,舒张押手法,骈指押手法等数种。详各该条。
病证名。指感受外邪而见胁痛者。《景岳全书·胁痛》:“凡寒邪在少阳经,乃病为胁痛耳聋而呕,然必有寒热表证者,方是外感。”《医学入门》卷五:“外感胁痛寒热者,小柴胡加枳、梗。”参见感冒胁痛、运气胁痛条。
见《东北常用中草药手册》。为角蒿之别名,详该条。
【生卒】:十二世纪【介绍】:宋代药物学家。籍贯不详,原为澧州(今湖南澧县)县吏。、重视对药性的研究,强调处方用药必须了解药性。认为《开宝本草》、《图经本草》对一些药物考订不够严谨,沿袭旧说。于是历经十
古病名。出《灵枢·经脉》。胗,“唇疡也”(《说文解字》)。详唇疮条。
冲脉病误治变证之一。《杂病源流犀烛·冲脉病源流》:“汗之气躁而逆,故衄渴,苦烦,气隔,饮水即吐。下之津液内竭而不下,故咽燥鼻干,头眩心悸,皆冲气犯肺,肺受其害所见之症也。宜五苓散。”参见冲脉病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