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中医中药>中医百科>阴缩

阴缩

证名。出《灵枢·邪气脏腑病形》。指前阴内缩,包括男子阴茎阴囊睾丸上缩,及妇人阴户急,痛引入腹。多由足厥阴经受病而致。寒症居多。《张氏医通·前阴诸疾》:“阴缩,谓前阴受寒入腹内也。”也有属热症者。因寒入厥阴所致者,宜温散厥阴寒邪,用吴萸内消散当归四逆汤等方。《杂病源流犀烛》卷二十八:谓足厥阴之筋伤于寒则阴缩也,宜吴茱萸内消散。因少阴直中,或大吐大泻而阳气外脱,宜回阳固脱,用大固阳汤四逆汤加人参肉桂。因阳明热邪陷入厥阴所致,症见腹满便秘烦热口渴、脉实有力。宜急下存阴,用承气汤类。因肝胆有热者,囊胀茎缩腹痛目赤唇燥,脉弦紧。治宜清泄肝胆。用左金丸温胆汤等方。妇人阴户急,痛引入腹者,治宜疏泄,用加味逍遥散等方。参见囊缩、茎缩条。

猜你喜欢

  • 陈元赟(yūūn 晕)

    【生卒】:1587~1671年【介绍】:明代人。名珣,字义都,一字士升。浙江余杭人。通诗文、书法、绘画等。二十七岁到河南登封县少室山少林寺主管陶器,兼管医药,因而通晓医药、针灸、气功、养生、食疗等。1

  • 脑砂

    病名。《医学入门》:“(鼻)有流臭黄水者,甚则脑亦作痛,俗名脑砂。”参见鼻渊、控脑砂等条。

  • 妊娠皮肤干涩

    病证名。《陈素庵妇科补解》:“妊娠皮肤干涩,由荣血衰少不能濡润肌肉,充达腠理,是以外则皮肤皱揭,内则口燥咽干,或二便俱闭,或足痿无力也。……治宜清肺之燥,滋肾水生化之源……宜清燥汤。”(黄芩、黄连、黄

  • 湿癣

    病名。皮肤湿疡之一。《诸病源候论》卷三十五:“湿癣者,亦有匡郭,如虫行,浸淫色赤湿痒,搔之多汁成疮……其里亦有虫。”由风湿热邪浸入肌肤而成。其症患处皮损潮红,糜烂,瘙痒不止,搔破滋水淋漓,浸淫不断扩大

  • 足太阳之正

    十二经别之一。出《灵枢·经别》。即足太阳经别,见该条。

  • 虫痫

    病证名。因寄生虫(如囊虫等)引起的痫证。《本草纲目》:“胃寒,虫上诸证,危恶与痫相似,用白芜荑,干漆烧存性等分为末,米饮调服。”

  • 五倍膏

    《外科证治全书》卷四方。五倍子适量。为细末,米醋熬膏,先抓破患处,后将膏敷上。治顽癣。

  • 彤园妇科

    见郑氏彤园医书四种条。

  • 孤阳上越

    即虚阳上浮。详该条。

  • 胞疸

    黄疸二十八候之一。《诸病源候论·黄病诸候》:“胞疸之病,小肠有热,流于胞内,故大小便皆如蘖汁,此为胞疸。”参见黄疸有关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