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中医中药>中医百科>阴虚证

阴虚证

津液精血不足所出现的病证。出《素问·调经论》。多由真阴虚衰或热病伤阴,或久病耗伤阴液所致。《景岳全书·传忠录》:“阴虚者,水亏也,为亡血失血,为戴阳,为骨蒸劳热。”症见形体消瘦,骨蒸潮热盗汗遗泄五心烦热头眩耳鸣,口燥咽干,面红颧赤舌红少津或红绛光剥,脉虚细而数等。治宜补益阴液为主。肺胃阴虚者,宜养阴生津为主;心脾阴亏者,宜滋阴补血益气为主;肝肾阴耗者,宜填补精髓为主。可选用沙参麦冬汤大补阴丸黑归脾丸归芍地黄汤左归饮等方。参见基础理论分册心阴虚肺阴虚肝阴虚肾阴虚等条。

猜你喜欢

  • 灰黑干刺苔

    舌苔灰黑而生干刺。为脏腑实热,律液受伤。症见咽干,口燥,喘满,宜急下存阴。若里结未成,而见烦躁,口渴,胸中胀满,呕吐频作,或常干呕等症,则宜苦寒清热(见《伤寒舌鉴》)。

  • 三焦惊

    脏腑惊证之一。详该条。

  • ①热邪。六淫中与火同一属性的致病因素。《素问·五运行大论》:“其在天为热,在地为火,……其性为暑。”②热证。辨证的八纲之一,各种原因引致阳气亢盛的病证。《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阳盛则热。”③治疗方法

  • 阁门

    经外奇穴名。出《扁鹊神应针灸玉龙经》。位于耻骨下缘中点,阴茎根旁开3寸处。主治竖痃疝气,气上攻心。直刺1~1.5寸。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5~15分钟。

  • 人中疔

    病名。出《疡科心得集》卷上。又名走黄疔、龙泉疔、闭口疔。人中为阳明络脉所经行之地,易发生走黄而成险证。证治见疔疮条。

  • 喉科枕秘

    见焦氏喉科枕秘条。

  • 劳心吐血

    病证名。见《中国医学大辞典》。《张氏医通·诸血门》:“劳心太过,吐血不止,归脾汤去木香加门冬、阿胶。”如心火旺盛,可用米莲散(见《杂病源流犀烛·诸血源流》)。参见吐血、内伤吐血条。

  • 脉从四时

    亦称脉应四时。脉象随着四时气候寒温变化而相应变化的生理现象。人体在春温、夏热、秋凉、冬寒四时气候变化的影响下,脉象相应有微弦、微洪、微毛(浮)、微石(沉)的差异,这是属于生理范围,脉诊时要注意结合四时

  • 保命歌括

    见万氏家传保命歌括条。

  • 倒吊金钟

    见《广东中草药》。为山莲藕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