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中医中药>中医百科>阴虚证

阴虚证

津液精血不足所出现的病证。出《素问·调经论》。多由真阴虚衰或热病伤阴,或久病耗伤阴液所致。《景岳全书·传忠录》:“阴虚者,水亏也,为亡血失血,为戴阳,为骨蒸劳热。”症见形体消瘦,骨蒸潮热盗汗遗泄五心烦热头眩耳鸣,口燥咽干,面红颧赤舌红少津或红绛光剥,脉虚细而数等。治宜补益阴液为主。肺胃阴虚者,宜养阴生津为主;心脾阴亏者,宜滋阴补血益气为主;肝肾阴耗者,宜填补精髓为主。可选用沙参麦冬汤大补阴丸黑归脾丸归芍地黄汤左归饮等方。参见基础理论分册心阴虚肺阴虚肝阴虚肾阴虚等条。

猜你喜欢

  • 鼻汗

    证名。指鼻上局部多汗。《医林绳墨·汗》:“或有鼻汗者,凡遇食饮汤饭,则鼻上多汗,此肺虚乘热也。宜以益肺凉血,可用人参固本丸。”

  • 病名。指精神躁狂失常的病证。出《灵枢·癫狂》。多因七情过度,五志化火,痰蒙心窍或因热盛邪入心包所致。症见发作刚暴,骂詈不避亲疏,甚者持刀持杖,登高而歌,弃衣而走,逾垣上屋,力大倍常;或多食,或卧不知饥

  • 寒凝气滞

    寒邪凝涩而使气化阻滞的病机。寒为阴邪,其性凝滞、收引、易伤阳气。《素问·举痛论》:“寒气入经而稽迟,泣而不行。客于脉外则血少,客于脉中则气不通,故卒然而痛。”故寒邪致病多出现疼痛、腹胀、胫肿、拘挛或麻

  • 虚滑痢

    病证名。指体虚久痢滑脱不禁者。见《证治汇补》卷八。系因体虚脾气下陷,及久痢肠失禁固所致。证见四肢困倦,谷食不化,腹中彻痛,虚坐而无努责,脉沉伏等。治宜调补固涩。参见虚痢、久痢、滑痢条。

  • 双眼龙叶

    见萧步丹《岭南采药录》。为巴豆叶之别名,详该条。

  • 风牵出睑

    病名。见《银海精微》。即风牵睑出。详该条。

  • 己分

    即己位。古天文学家取比较固定的恒星(二十八宿)以标志天体的部位,东西南北各七宿相连成一大圈,二十八宿各有方位。以十干之方位合之,则角轸二宿当东南方的己位。《素问·五运行大论》:“黅天之气,经于心尾己分

  • 黄微干苔舌

    全舌纯黄,微干少津。伤寒传至阳明府,寒邪已化火,胃有实热,津液受灼。可见大热大渴、谵语等证,宜白虎汤,服至黄苔渐退。如杂病里证见此舌者,是脏腑皆热极、宜酌用三黄承气之类(见《辨舌指南》)。

  • 赤如虾(pēi 胚)血

    出《素问·五脏生成篇》。衃血,凝积的死血,指紫黑枯槁的颜色。喻心的真脏色。参见真脏色条。

  • 用药歌诀

    见医要集览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