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中医中药>中医百科>附骨痈

附骨痈

病名。出《诸病源候论》卷三十二:“附骨痈,亦由体盛热而当风取凉,风冷入于肌肉,与热气相搏,伏结近骨成痈。其状无头,但肿痛而阔,其皮薄泽,谓之附骨痈也。”由邪气深入,结于骨而发。初起病势急骤,全身不适、倦怠,继而寒战、高热、汗出而热不减,食少、苔黄腻、质红,脉滑数,甚则恶心呕吐,患处疼痛如锥,色红、肿胀、焮热、拒按,活动受限等。类似急性化脓性骨髓炎。治法:初期脓未成者,以消为主,宜清热解毒、活血通络,方选仙方活命饮黄连解毒汤,或五味消毒饮等,局部外贴金黄散,或双柏散;若脓已成而未溃,应以托为主,宜托里透脓,方选托里消毒饮加减,局部切开排脓,或采用其他方法施治。

猜你喜欢

  • 结毒溃烂

    证名。见《梅氏验方新编》第七集。治法先用黑豆、生甘草节等分,煎浓汤,先薰后洗。再用鹅黄散(轻粉、熟石膏、川柏等分,研末,加入冰片研匀),湿则掺,干则用胆汁或麻油调搽。

  • 冻死

    指受冷极深冻僵而死。《诸病源候论·冻死候》:“人有在于途路,逢凄风苦雨,繁霜大雪,衣服沾濡,冷气入藏,致令阴气闭于内,阳气绝于外,荣卫枯涩,不复流通,故致噤绝而死。若早得救疗,血温气通则生。”

  • 黄吉甫

    【介绍】:明代医家。著有《备急仙方》,未见。

  • 蔽心骨

    骨名。又名心蔽骨、鸠尾骨。详鸠尾骨条。

  • 五之气

    主气之第五气。出《素问·六微旨大论》。为阳明燥金之气,主秋分后60日又87.5刻。亦即由秋分至小雪,其中包括寒露、霜降、立冬三个节气。参主气条。

  • 呕乳

    病证名。亦称溢乳。小婴儿呕乳,无其他症状,往往是由于小儿贲门松弛,乳母哺乳方法不当,以致有时在哺乳后有少量乳汁倒流出口腔而出现呕乳。《幼科发挥》:“初生小儿,胃小而脆,容乳不多,为乳母者,量饥而与之,

  • 葡萄疫

    病证名。遍身出现大小青紫斑点的证候。明·秦景明《幼科金针》:“小儿稍有寒热,忽生青紫斑点,大小不一,但有点而无头,色紫若葡萄,发于头面者点小,身上者点大,此表症相干,直中胃腑,邪毒传攻,必致牙宣。”治

  • 寒湿痢

    病名。指痢疾之由感受寒湿而致者。《症因脉治》卷四:“寒湿痢之症,初起恶寒发热,身痛头疼,呕吐不食,不作渴,痢下脓血,或下黑水,腹反不痛。”治疗如身痛发热,脉浮紧者,宜用败毒散辛温散表;呕吐饱闷,脉长者

  • 实哮

    证名。见《类证治裁·哮症论治》。指因寒邪、郁热、暑热、水饮、胶痰等实邪所致的哮吼。因所感病邪与症状表现的不同,治疗有散寒宣肺、涤痰化饮、清热降气等法。详冷哮、热哮、水哮、痰哮等条。

  • 热无犯热

    出《素问·六元正纪大论》。指季节用药的一般规律。在炎热夏季,如无寒证者就不要随便使用热药,以免伤津化燥,或生其他变证。《医门法律》:“故不远热则热至,……热至则身热,吐下,霍乱,痈疽疮疡,瞀郁,注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