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广西本草选编》。为六棱菊之别名,详该条。
①推拿穴位名,出陈氏《小儿按摩经》。位于手掌根部大鱼际与小鱼际相交处,距大陵穴五分。能治惊风抽搐,小便不通等症。《针灸大成》卷十:“小天心,大陵穴后五分。”“掐小天心,天吊惊风,眼翻白偏左右及肾水不通
指针灸治疗时给予患者的刺激强度。通常分为强、中、弱三种。针刺刺激量由针具的粗细,操作方法,刺激形式和持续时间决定;灸治刺激量则以艾炷大小,壮数多少,直接灸与悬灸,或艾卷熏灸时间来区分。一般机体反应与刺
见炅则气泄条。
①病证名。出《素问·评热病论》。指热性病阳邪入于阴分,交结不解。症见出汗后仍发热,狂言,不能食,脉躁疾,多属重证。临床可根据患者有无阳明腑实证,而分别采用清法或下法。②运气学说术语。见《素问·五运行大
病名。《灵枢·痈疽》:“发于足指,名曰脱痈。其状赤黑,死不治,不赤黑不死,不衰,急斩之,不则死矣。”即脱疽。见该条。
病名。生于足跟的慢性溃疡。出《外科枢要》卷三。又名兔啮。由湿热郁结不化或局部受压磨擦,邪滞血瘀而成。初起患处肿胀,红紫疼痛,溃烂流脓;重则肉烂骨露,顽固难愈。治宜清热利湿,消肿止痛。内服仙方活命饮加减
见《中国药学大辞典》。即龙涎香,详该条。
蛔虫的别称。《灵枢·厥病》:“心肠痛,恢作痛,肿聚,往来上下行,痛有休止,腹热喜渴,涎出者,是蛟蜻也。”张志聪注:“蛟蛕者,蚘虫也。”参见蛔虫病条。
见《湖南药物志》。为地白草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