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卒】:十八世纪【介绍】:清代医家。字念庵,自号古月老人。浙江钱塘人。慕当时名医高鼓峰之名,后见到高氏所撰《医家心法》一书,又认为其中论述有不合张仲景原意之处,遂对该书加以评论和订正。另对窦材之《扁
6卷。清·陈元犀撰于1811年。作者遵其父陈修园之嘱,用诗歌形式简要介绍《金匮要略》中方剂的主治、药用剂量和煮服法等,并附方解。解放后有排印本。
《杂病源流犀烛·脏腑门》卷二方。香附四两,乌药、姜黄各二两,炙甘草、木香各五钱。为末,每服二钱,盐汤送下。治中焦气滞,脘腹刺痛。
证名。嚏之俗称。详该条。
见《本草纲目》。即芭蕉油,详该条。
病名。《太平圣惠方》卷六十:“连滞经久,差而复发,故名久痔。”多因脏腑久积热毒,流注于大肠而致。证见肛边肿痒,或生疮瘘,脓血间下,经久不愈或愈而复发。
胀病之一。《灵枢·胀论》:“心胀者,烦心,短气,卧不安。”《医醇賸义·胀》:“心本纯阳,寒邪来犯,阴阳相战,故烦满短气而卧不安也,治之之法,但须发其神明,推荡邪气,使浮云不能蔽日,自然离照当空,太阳之
书名。10卷。清·年希尧撰于1735年。本书系将《本草纲目》中的附方分类编辑而成。分为诸风、痉风、项强、癫癎、卒厥等113类,每类均分列病症及其所用的方药。
病名。《疡科心得集》卷上:“夫烂喉丹痧者,系天行疫疠之毒,故长幼传染者多。”即烂喉痧。详见该条。
书名。1卷。明·薛己撰。约刊于16世纪中期。书中记载了茧唇、口疮、齿痛、舌症、喉痹、喉间杂症等十二类口齿科疾病的辨证验案与方剂。本书收入《薛氏医案》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