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中医中药>中医百科>骨槽风

骨槽风

病名。见《证治准绳·疡医》。又名穿腮毒穿腮发。多因手少阳三焦足阳明胃二经风火邪毒上灼而成。或病久脾阳虚衰,无力托毒外出而致者。初起于耳前,并连及腮颊,痛引筋骨,隐隐于皮肤之内,略有小核,渐大如胡桃,或腐溃,溃后难愈合,脓液臭秽或脓液清稀,或牙根龈肉浮肿,色紫黑或有出血,久则腐烂而臭,牙关开合不利,身发寒热,甚或骨槽腐溃,齿牙脱落,久之内有腐骨排出。《外科正宗》卷四:“骨槽风初起生于耳前,连及腮项,痛隐筋骨;久则渐渐漫肿,寒热如疟,牙关紧闭,不能进食。此得于郁怒伤肝,致筋骨紧急;思虑伤脾,致肌肉腐烂;膏粱厚味,致脓多臭秽。初则坚硬难消,久则疮口难合。”《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骨槽风火三焦胃,耳前腮颊隐隐疼,腐溃筋骨仍硬痛,牙关拘急夹邪风。”治宜祛风、散火、解毒。可选用升阳散火汤加减。若久不愈,可用附子理中汤阳和汤等托毒外出。或以真君妙贴散敷肿处。本病类今之颌骨骨髓炎。此外,亦有把骨槽风称作牙叉发者。

猜你喜欢

  • 毛窍

    皮毛之孔窍,即毛孔。见《脾胃论》。

  • 白砂苔

    即“水晶苔”,详见该条。

  • 湿痰痿

    痿证之一。见《证治汇补·痿躄章》。多发于体肥之人,因湿痰客于经脉所致。《张氏医通·痿痹门》:“痿,属湿痰者,手足软弱,脉沉滑,兼腰膝麻木,或肿。”治宜燥湿化痰为主。《丹溪心法·痿》:“湿痰,二陈汤加苍

  • 癖积

    病名。九积之一。指水瘀互结所致的积症。《儒门事亲》卷三:“癖积,两胁刺痛,三棱、广茂之类。”《医钞类编》卷九:“陈飞霞曰:癖者,血膜裹水,侧癖胁旁,时时作痛,时发潮热,或寒热往来似疟。故疟家多有此症,

  • 内疳

    病证名。疳疾的一种证型。出《小儿药证直诀》。指疳病时间长,病位在心、腹、胃、肠的症候。《证治准绳》:“小儿乳食,心腹虚胀,眼目涩痒,体热皮枯,肠胃不和,痢下五色,渐渐羸瘦,虫蚀肛肠,日月弥深,痢转不止

  • 美草

    出《神农本草经》。为甘草之别名,详该条。

  • 医学近编

    书名。20卷。清·陈治撰。约成书于1697年左右。本书为《证治大还》之一种,内容主要介绍以内科杂病为主的病证及治疗(包括中风、类中风、类伤寒等90种),每种引录各家学说,参以个人见解,予以介绍。书中并

  • 文彦博

    【生卒】:1006~1097年【介绍】:北宋大臣,兼通医学。字宽夫,汾州介休(今山西介休)人。仁宗时进士,以镇压王则起义而受重用,由参知政事升为宰相。反对王安石变法。哲宗初年,司马光复旧法,命为平章军

  • 脉厥

    厥证之一。①指温疫里证,应下失下,六脉如无之重证。《温疫论》:“温疫得里证,神色不败,言动自如,别无怪证。忽然六脉如丝,沉细不应指,似有如无,或两手俱无,或两手先伏。察其人不应有此脉,有此脉者,皆缘应

  • 虎胶

    见清·汪双池《医林纂要·药性》。为虎骨胶之简称,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