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中医中药>中药材>鳖头

鳖头

《中药大辞典》:鳖头

药材名称鳖头

拼音Biē Tóu

别名鳖首(《中药志》)

出处《唐本草》

来源为鳖科动物中华鳖。加工鳖甲时,割下鳖头,洗净晒干。

生境分部全国大部地区均产。

性状干燥的鳖头,略呈长圆柱形,吻端尖,颈部向上弯曲,约成90度角。外表呈灰棕色,略有皱褶。质坚硬,气腥臭。

功能主治治久痢脱肛,产后子宫下垂,阴疮。

①《唐本草》:"烧为灰,主小儿诸疾,又主产后阴脱下坠。"

②《日华子本草》:"烧灰疗脱肛。"

复方①治小儿积冷久下瘥后,脱肛不瘥,腹中冷,肛中疼痛不得入者:鳖头二枚(炙令焦),小猬皮一枚(炙令焦),磁石四两,桂心三两。上四味末之,蜜丸如大豆。儿三岁至五岁,服五丸至十九,日三,儿大以意加之。(《千金方》鳖头丸)

②治小儿劳瘦,或时寒热:鳖头一枚。烧为灰,细研为散。每服以新汲水调下半钱。(《圣惠方》)

③洽产后阴下脱:鳖头五枚。烧末,以井华水服方寸匕,日三。(《千金方》)

④治脱肛历年不愈:死鳖头一枚。烧令烟缩,治作屑,以敷肛门上,进,以手按之。(《千金方》)

⑤治男子阴头痈不能治者,及妇人阴疮脱肛:鳖甲头烧灰,以鸡子白和敷之。(《普济方》)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鳖头

药材名称鳖头

拼音Biē Tóu

英文名Turtle head, fresh-water turtle head

别名鳖首

出处出自《唐本草》

来源药材基源:为鳖科动物中华鳖或山瑞鳖的头部。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1.Trionyx sinensis (Wiegmann) 2.Trionyx steindachneri Siebenrock

采收和储藏:加工鳖甲时,割下鳖头,洗净晒干。

原形态1.中华鳖,体呈椭圆形或近卵圆形,成体全长约30-40cm。头尖,吻长,形成吻突呈短管状;鼻孔位于吻突前端,上下颌缘覆有角质硬鞘,无齿,眼小;瞳孔圆表,鼓膜不明显,颈部可长达70mm以上,颈基部无颗粒状疣,头、颈可完全缩入甲内。背腹甲均无角质板而被有革质软皮,边缘具柔软的较厚的结缔组织,谷称裙边。背面皮肤有突起小疣,成纵行棱起,背部中央稍凸起,椎板8对,肋板8对,无臀板,边缘无缘板相连。背部骨片没有完全骨质化,肋骨与肋板愈合,其末端突出于肋板外侧。四肢较扁平,前肢5指;内侧三指有外露的爪;外侧二指的爪全被皮肤包裹而不外露,后肢趾爪生长情况亦同,指、趾间具蹼而发达。雄性体较扁而尾较长,末端露出于裙边;雌性尾粗短,不露出裙边。泄殖肛孔纵裂。头颈部上面橄榄绿色,下面黄色,下颌至喉部有黄色斑纹,两眼前后有黑纹,眼后头顶部有10余个黑点。体背橄榄绿色或黑棕色,具黑斑,腹部肉黄色,两侧裙边处有绿色大斑纹,近尾部有两团豌豆大的绿色斑纹。前肢上面橄榄绿色;下面淡黄色,后肢上面色较浅。尾部正中为橄榄绿色,余皆为淡黄色。

2.山瑞鳖,体近圆形,当体重9kg时,长、宽达36cm×21cm,体重大者可达20kg。体背隆起,皮肤粗糙,体背、边缘、颈基部、四肢及尾部均有大小不等的肉质喜钉状突起;体后部的鼓钉更大而密。边缘内质裙边甚为肥厚。四肢粗壮,侧扁。尾短,略呈扁圆锥形,基部宽,末端尖。体灰黑色、墨绿色、紫黑色或黑青莲色。头、四肢乌黑色或墨绿色。腹面乌黑色带紫,具深色斑块。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1.生活于湖泊、河流、池塘及水库等水域。

2.生活在山区的河流、溪、潭中。

资源分布:1.除新疆、宁夏、青海、西藏等地未见报道外,广泛分布于全国各地。

2.分布于广东、海南、广西、贵州、云南等地。

性状性状鉴别,本品呈长圆锥形,吻端尖,颈部向上弯曲,长约6cm,外表灰褐色,略有缩褶。质坚硬,不易折断。气腥。

性味味甘;咸;性平

归经脾;大肠经

功能主治补气助阳。主久痢;脱肛;产后子宫下垂;阴疮

用法用量内服:焙研,3-6g;或入丸剂。外用:适量,烧灰研末敷。

复方①洽小儿积冷久下瘥后,脱肛不瘥,腹中冷,肛中疼痛不得人者:鳖头二枚(炙令侯),小猬皮一枚(炙令焦),磁石四两,桂心三两。上四味未之,蜜九如大豆。儿三岁至五岁,服五九至十丸,日三,儿大以意加之。(《千金方》鳖头丸)②洽小儿劳瘦,或时寒热:鳖头一枚。烧为灰,细研为散。每服以新汲水调下半钱。(《圣惠方》)③治产后阴下脱:鳖头五枚。烧未,以井华水服方寸匕。日三。(《千金方》)④治脱肛历年不愈:鳖头一枚。烧令烟缩,洽作屑,以敷肛门上,进,以手按之。(《千金方》)⑤治男子阴头痈不能治者,及妇人阴疮脱肛:鳖甲头烧灰,以鸡子白和敷之。(《普济方》)

各家论述1.《唐本草》:烧为灰,主小儿诸疾,又主产后阴脱下坠。

2.《日华子本草》:烧灰疗脱肛。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芋头花

    《中药大辞典》:芋头花药材名称芋头花拼音Yù Tou Huā别名芋苗花(《生草药性备要》)。出处《民间常用草药汇编》来源为天南星科植物芋的花蕾。原形态详"芋头"条。性味《

  • 小倒钩藤

    药材名称小倒钩藤别名小乌泡、刺茶、小鸡脚锁梅、鸡脚锁梅、三叶悬钩子来源蔷薇科小倒钩藤Rubus delavayi Franch.,以叶、根、全株入药。生境分部云南。性味甘、微酸,平。功能主治清热解毒,

  • 败酱

    《中药大辞典》:败酱药材名称败酱拼音Bài Jiànɡ别名鹿肠(《本经》),鹿首、马草、泽败(《别录》),鹿酱(《药性论》),酸益(《日华子本草》),苦菜、苦蘵(《纲目》),野苦菜

  • 毛梾枝叶

    《中药大辞典》:毛梾枝叶药材名称毛梾枝叶拼音Máo Lái Zhī Yè出处《江苏药材志》来源为山茱萸科植物毛梾的枝叶。原形态毛梾,又名:红零子、红梗山茱萸、癞树、八树。

  • 水朝阳花

    药材名称水朝阳花拼音Shuǐ Zhāo Yánɡ Huā别名旋覆花、水旋复、水葵花、金佛花来源药材基源:为菊科植水朝阳的花。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Inula helianthus-aquatica C.

  • 橙子核

    《中药大辞典》:橙子核药材名称橙子核拼音Chénɡ Zi Hé出处《本草图经》来源为芸香种植物香橙的种子。化学成分种子含脂肪油、蛋白质,以及苦味成分黄柏内酯和闹米林。功能主治治疝气

  • 水前草

    药材名称水前草拼音Shuǐ Qián Cǎo别名水萝卜、蔊菜、叶香。来源药材基源:为十字花科植物沼生蔊菜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Rorippa islandica(Oed.)Borb.[R.pal

  • 牛角(角思)

    药材名称牛角(角思)拼音Niú Jiǎo ( Jiǎo Sī )英文名osteoid marrow in ox horn, osteoid marrow in buffalo horn别名牛角胎、牛角

  • 五香血藤

    《中药大辞典》:五香血藤药材名称五香血藤拼音Wǔ Xiānɡ Xuè Ténɡ别名大活血(《天目山药植志》),紫金藤、钻骨风(《贵州草药》),血藤(《中草药资料》)。出处《贵州草药

  • 木芙蓉根

    药材名称木芙蓉根拼音Mù Fú Rónɡ Gēn出处《滇南本草图说》来源锦葵科植物木芙蓉的根。功能主治治痈肿,秃疮,臁疮,咳嗽气喘,妇女白带。①《滇南本草图说》:&qu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