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赞育编》。指造成难产的七种原因。即:一因安逸,二因奉养,三因淫欲,四因忧疑,五因娇怯,六因仓皇,七因虚乏。
见潘子恒《广菌谱》。为蘑菇之别名,详该条。
证名。《杂病源流犀烛·虚损痨瘵源流》:“肝热,按至肌肉之下,骨之上乃得,肝主筋也,寅卯时尤甚。必兼多怒多惊,便难,转筋挛急,四肢困热,满闷,筋痿不能起,头痛,耳聋,……冒眩,多瘛。”治宜养肝清热为主。
病名。系指发生在悬壅垂上的血泡。见《喉科指掌》卷三。症见悬雍垂尖端变圆,形似黄豆或桂圆核,红若樱桃,脉来洪数。此由胃火郁盛而发。治宜清热解毒。方宜加味黄连解毒汤、加味甘桔汤等。外吹朱黄散或冰射散等。即
鼓膜之俗称。在耳孔之底,系传导声音之重要器官。参见耳及皮膜条。
病证名。指头痛之偏于一侧者。又名偏头痛、边头风。《丹溪心法·头风》:“偏头风,在左而属风者。”《张氏医通·诸痛门》:“偏头风者,其人平素先有湿痰,加以邪风袭之,久而郁热为火,总属少阳厥阴二经。有左痛忽
见赤水玄珠条。
《内经》所论述的十二种脉象。即鼓、搏、坚、横、急、喘、躁、疏、格、关、溢、覆。《诊家正眼》:“《内经》十二,仲景十二,凡得二十四脉,未尝非辨证之旨诀,而世皆置若罔闻,则有慙于司命之职矣。”
出《吴普本草》。即常山,详该条。
病证名。见《太平圣惠方》卷三十三。《圣济总录》卷一百零六:“藏府壅滞,肝经积热,上冲于目,令人目痛睛疼,若毒气结聚甚,则黑睛上生黑珠子如蟹目状,故以名之。”即蟹睛。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