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证名。见《证治要诀·诸血门》。又称舌上出血。指血液从舌体流出。《诸病源候论·血病诸候》:“心主血脉,而候于舌。若心藏有热,则舌上出血如涌泉。”舌乃心苗,舌本又为肝脉所络,故多因心肝火盛,热迫血外出。
参见舒卡·年姆尼多吉条。
病名。多由疠风邪毒袭胃所致。症见牙龈溃烂、疼痛。若齿牙恶热喜寒者,属胃火,治宜清胃散加减;若喜热恶寒者,属胃虚,宜补中益气汤加减。
宋代医官职称,隶属于翰林医官院,系一般下级医官职务,官阶从八品。参见翰林医官院条。
病证名。出《礼记·王制》。身材异常矮小人之称。患儿自三、四岁开始,生长发育显著缓慢,身高一直低于同龄同性小儿之平均身高百分之三十以上,年龄越大,矮小越明显,但智力发育多属正常。仅个别有智力过高或稍低者
见《幼科铁镜》卷五。即生津养血汤,见该条。
病证名。见《银海精微》。指全身或颜面局部疾病所致口眼斜者。亦称风引斜、风牵僻、风牵偏外障、口眼斜外障、唇睑相邀。常由风、痰、湿等病因引起。清·黄庭镜《目经大成》卷二:“此症睛珠自然欹侧,而顋
书名。2卷。宋·丁德用补注。《直斋书录题》:“德用者,乃嘉祐中人也,序言太医令吕广重编此经,而杨玄操复为之注,览者难明,故为补之。”原书已佚,但丁氏的见解大多保留于《难经集注》中。
【介绍】:元末明初医生。浦江(今属浙江)人。为李濂之外弟。早年与李濂皆师事城南闻先生。早年治经学,后受医说于朱丹溪之门,治疾有奇验。如至正十二年(1352年)治张某眩晕,贾氏采用情志调节法治之,辅以药
见《药物生产辨》。为菊花药材之一种,详菊花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