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证治准绳·幼科》集二方。炒牛蒡子三两,大黄一两半,防风、薄荷(去老梗)各三两,荆芥(去老梗)四两,甘草一两一钱半。为粗末,每服二钱,水煎服。治小儿伤风,发热烦躁,鼻塞气喘,痰嗽惊啼,及诸疮赤紫,丹
指十二经脉以外的八条经脉。奇经,是相对十二正经而言,即督脉、任脉、冲脉、带脉、阳蹻脉、阴蹻脉、阳维脉和阴维脉。奇经八脉的内容,最早散见于《黄帝内经》,集于《难经·二十七难》,并详载它们的分布路线和病候
病证名。小儿瘀热在里而发生的黄疸。《圣济总录》第一百七十四:“小儿瘀热在胃,或湿热相搏,熏在肌肉,其证目黄,身或疼痛,肌肉如橘色。或得之伤寒,或得之邪气,或得之风温,皆脾胃气虚,邪热与谷气相搏所为也。
病证名。五脏郁证之一。《赤水玄珠》卷十一:“肾郁者,小腹微硬,精髓乏少,或浊或淋,不能久立。治宜肉桂、茯苓、小茴香。”参见五脏郁条。
出《李氏草秘》。为金荞麦之别名,详该条。
见《南越笔记》。为石花菜之别名,详该条。
【生卒】:十五世纪【介绍】:明代医生。履贯不详。在弘治年间(1488~1505年)任宪宗第四子兴献王朱祐杭的侍医。受朱的指示,从古代方书中选择有效方剂,编成《医方选要》、《外科集验方》二书,并刻版印行
病证名。同多卧、多眠症。《杂病源流犀烛·不寐多寐源流》:“多寐,心肺病也。一由心神昏浊,不能自主;一由心火虚衰,不能生土而健运。其原有如此者,试言其症状。体重或浮而多寐,湿胜也。宜平胃散加防风、白术。
【生卒】:十九世纪【介绍】:清代医家兼官吏。字含芳,又字芳亭,别号杏林子。原籍安徽婺源(今属江西),初为郡库生,官至通判等职,曾居住于广州。撰有《保赤存真》。另有《梦塘三书》、《麻痘合参》等书,未见刊
即心阴虚。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