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中医中药>中药材>七厘丹

七厘丹

药材名称七厘丹

拼音Qī Lí Dān

别名人头发、藜芦

来源药材基源:为百合科植物黑紫藜芦的根茎及根。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Vetatrum japonicum(Bake)Loes.f[V.nigrumL.var.japonicumBaker;V.atroviolaceum Loes.f.]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挖,除去叶,洗净,晒干或鲜用。

原形态黑紫藜芦多年生草本。植株高30-100cm。茎基部具带网眼的纤维网。叶多数,近基生;叶片狭带状或狭长圆形,长15-60cm,宽0.5-4cm,先端锐尖,基部下延为柄,抱茎,两面无毛。圆锥花序短缩或扩展而伸长,花序轴和花梗密被白色绵状毛,侧生花序上花便长约7mm;雄性花和两性花同株或均为两性花;花被片6,反折,黑紫色或深紫堇色,长圆形或长圆状披针形,长5-7mm,宽2-3mm,基部无柄,外花被片背面被白色短毛或几无毛;雄蕊6,长2-3mm;子房无毛,3室,花柱3。蒴果椭圆形或卵圆形,具三棱,长l-1.5cm,宽约Icm。种子扁平,具翅。花、果期7-9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山坡林下或草地上。

资源分布:分布于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北、广东、广西、贵州、云南。

性状性状鉴别 根茎略呈圆柱形,长1-2cm,直径0.6-1.2cm,顶端与茎连接处有叶基残存,多枯朽,棕褐色。根簇生而细,长3-10cm,灰褐色,有较密皱纹,质轻而脆,易折断。

显微鉴别 表皮细胞略呈方形,下皮层为2-3列类圆形细胞,腔隙约占皮层的1/3-1/4薄壁细胞中针晶束多见;中柱小,初生木质部10-12原型。

性味辛;苦;寒;有毒

功能主治涌吐;散瘀;止痛;杀虫。主中风;癫狂痰涎涌盛;跌打瘀肿;疥癣

用法用量内服:研末,每次0.3-0.6g。外用:适量,研末撒布;或用温水浸润后捣敷。

注意体虚气弱、孕妇禁服。《福建药物志》:“孕妇忌服。不可与诸参、细辛、芍药配伍。”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玉簪根

    药材名称玉簪根拼音Yù Zān Gēn别名玉簪花根来源药材基源:为百合科植物玉簪的根茎。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Hosta plantaginea (Lam.) Ascherson.[Hemerocall

  • 天王七

    《中药大辞典》:天王七药材名称天王七拼音Tiān Wánɡ Qī别名五转七、白暴七、鸡爪七出处《陕西中草药》来源为忍冬科植物羽裂莛子藨的根。秋末采挖。洗净,晒干。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高30~7

  • 小黄连刺

    药材名称小黄连刺拼音Xiǎo Huánɡ Lián Cì英文名root of Soulie Barberry别名刺黄芩、老鼠刺、黄檗刺、小黄檗刺、猫儿刺、三颗针出处出自《陕西中草药志》。来源药材基源:

  • 显脉香茶菜

    药材名称显脉香茶菜拼音Xiǎn Mài Xiānɡ Chá Cài别名大叶蛇总管、蓝花柴胡、脉叶香茶菜来源唇形科香茶菜属植物显脉香茶菜Rabdosia nervosa (

  • 木薯

    药材名称木薯拼音Mù Shǔ英文名manihot utilissima别名树薯、薯树、臭薯、葛薯、树番薯。出处始载于《新华本草纲要》。来源药材基源:为大戟科植物木薯的叶或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Man

  • 水獭

    药材名称水獭拼音Shuǐ Tǎ别名水狗性味(肝)甘、温、有毒。功能主治1、虚劳咳嗽。用水獭肝烧灰,酒送服。2、肠痔出血。用水獭肝烧为末,每服一钱,水送下。3、下血不止。用不獭肝一具煮熟,加五味吃下。摘

  • 木耳

    《全国中草药汇编》:木耳药材名称木耳拼音Mù ěr别名黑木耳来源真菌类担子菌纲木耳科木耳属植物木耳Auricularia auricula (L.)Underw.,以子实体入药。夏秋采收,晒

  • 茶绒

    药材名称茶绒别名指叶蒿来源菊科艾属植物牛尾蒿Artemesia subdigitata Mattf.,以全草入药。夏秋采全草,鲜用或晒干。性味辛,温。功能主治止咳,化痰,平喘。用于慢性支气管炎。用法用

  • 盐肤木根皮

    药材名称盐肤木根皮拼音Yán Fū Mù Gēn Pí别名盐麸树白皮。来源药材基源:为漆树科植物盐肤木Rhus chinensis Mill.去掉栓皮的根皮。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Rhus chinen

  • 白杨叶

    《中药大辞典》:白杨叶药材名称白杨叶拼音Bái Yánɡ Yè出处《唐本草》来源为杨柳科植物山杨的叶。功能主治《纲目》:"治龋齿,煎水含漱。又治骨疽久发,骨从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