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蛇莲
《中药大辞典》:伴蛇莲
药材名称伴蛇莲
拼音Bàn Shé Lián
别名拳参、鸡爪大王、马蜂七(《广西药植名录》)
出处《广西药植名录》
来源为蓼科植物革叶蓼的根茎。秋季采挖,洗净,硒干。
原形态多年生宿根草本,高可达1米。根茎粗壮,弯曲,外皮黑褐色,坚硬,多须根,肉呈粉红色。茎中空,有节。根生叶大而长,基部常有狭翅,叶柄红色;茎生叶小。穗状花序顶生,密生淡紫色小花;花被4~6裂;雄蕊2~8;子房三棱形或两面突起。瘦果。
生境分部生于高山阴湿山沟处。分布云南、广西等地。
性味《广西实用中草药新选》:"涩微苦,平,无毒。"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收敛,生肌。治痢疾,腹泻,痈肿,痔疮,汤火伤。
①《广西实用中草药新选》:"解毒,收敛,生肌。治毒蛇咬伤,汤火伤,痢疾,腹泻。"
②《广西药植名录》:"清热.收敛,去积,产后补血。治肠胃湿热,赤痢,口糜,痈肿,痔疮,火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2~4钱;或研末。外用:捣敷。
复方治慢性腹泻:伴蛇莲研末,野荞麦煎汁冲服。(《广西实用中草药新选》)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伴蛇莲
药材名称伴蛇莲
拼音Bàn Shé Lián
出处出自《广西药植名录》。
来源药材基源:为蓼科植物革叶蓼的根茎。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olygonum coriaceum Sam.
采收和储藏:秋季采挖,除去须根,洗净,晒干或鲜用。
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高达50cm。根茎肥厚弯曲,黑褐色,具多数须根,有残存叶柄;茎直立,不分枝,无毛。基生叶叶柄长6-8cm,茎生叶几无柄;托叶鞘膜质,褐色;叶片革质,长椭圆形,长10-18cm,宽2-5cm,先端钝或锐尖,基部楔形或常有狭翅,叶缘网状,叶脉反卷,上面无毛,下面叶脉有疏毛。穗状花序顶生,长4-7cm;两性花;苞片膜质;花被5深裂,红色或粉红色,小花梗伸出苞片外;雄蕊8,长于花被,花药紫红色;柱头3枚。花期7-8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高山草地、山坡路旁。
资源分布:分布于广西、贵州、云南等地。
性味苦;性寒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主湿热痢疾;腹泻;痈肿;痔疮;牙龈肿痛;口糜;汤火伤;毒蛇咬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12g;或研末。外用:适量,捣敷;或研末调敷。
各家论述1.《广西实用中草药新选》:解毒,收敛,生肌。治毒蛇咬伤,汤火伤,痢疾,腹泻。
2.《广西药植名录》:清热,收敛,去积,产后补血。治肠胃湿热,赤痢,口糜,痈肿,痔疮,火伤。
摘录《中华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