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中医中药>中药材>厚朴果

厚朴果

药材名称厚朴果

拼音Hòu Pò Guǒ

别名逐折、百合、厚实、厚朴

来源药材基源:为木兰科植物厚朴的果实。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1.Magnolia officinalis Rehd.et Wils.2.Magnolia officinalis Rehd.et Wils.Var.BilobaRehd.Et Wils.[M.Biloba(Rehd.Et Wils.) Cheng」

采收和储藏:9~10月采摘果实,去梗,晒干。

原形态1.落叶乔木,高5-15m。树皮紫褐色,小枝粗壮,淡黄色或灰黄色。冬芽粗大,圆锥形,芽鳞被浅黄色绒毛。叶柄粗壮,长2.5-4cm,托叶痕长约为叶柄的2/3。叶近革质,大形,叶片7-9集生枝顶,长圆状倒卵形,长22-46cm,宽15-24cm,先端短尖或钝圆,基部渐狭成楔形,上面绿色,无毛,下面发绿色,被灰色柔毛。花单生,芳香,直径10-15cm,花被9-12或更多,外轮3片绿色,盛开时向外反卷,内两轮白色,倒卵状匙形;雄蕊多数,长2-3cm,花丝红色;雌蕊多数,分离。聚合果长圆形,长9-15cm,(艹骨)(廿突)果具2-3mm的喙。种子三角状倒卵形,外种皮红色。花期4-5月,果期9-10月。

2.本种与厚朴十分相似,主要区别是,本种叶先端凹缺成2个钝圆的浅裂片。聚合果基部较窄。花期4-5月,果期9-10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1.喜生于温凉湿润气候和排水良好的酸性土壤。

2.生于山坡山麓及路旁溪边的杂木林中。

资源分布:1.分布于陕西、甘肃、浙江、江西、湖北、湖南、四川、贵州等地。现在有些地区已多栽培。

2.分布于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湖南。现已有栽培。

性状性状鉴别 聚合果长椭圆形,长9-12cm,直径4.5-6cm.顶端钝圆.基部近圆形,棕色至棕褐色,(艹骨)(艹突)果多数,纵向紧密排列,木质,先端有外弯尖头,内含种子1-2粒;种子扁卵形或三角状倒卵形,长9-11mm,直径6-9mm,腹部具沟槽,外皮棕红色,内皮棕褐色,背部具纵皱纹。气弱,味微涩。

性味甘;性温

功能主治消食;理气;散结。主消化不良;胸脘胀闷;鼠瘘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2-5g。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小叶爱楠

    《中药大辞典》:小叶爱楠药材名称小叶爱楠拼音Xiǎo Yè ài Nán别名树萝卜出处《云南思茅中草药选》来源为杜鹃花科植物小叶爱楠的块根。全年可采,切片晒干或鲜用。原形

  • 桂皮紫萁

    药材名称桂皮紫萁拼音Guì Pí Zǐ Qí英文名asiatica Cinnamon Fern别名牛毛广东、紫萁、贯众出处始载于《长白山植物药志》。来源药材基源:为紫萁科植物分株紫萁的根茎。拉丁植物动

  • 红椿

    药材名称红椿拼音Hónɡ Chūn来源药材基源:为楝科植物红椿的根皮。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Toona ciliata Roem.[T.sureni auct.non(B1.)Roem.]采收和储藏:春

  • 鸱鸺

    《中药大辞典》:鸱鸺药材名称鸱鸺拼音Chī Xiū别名怪鸱(《尔雅》),钩鵅(《本草拾遗》),大头鹰(《便民食疗》),角鸱、毂辘鹰、鵋鶀、呼咵鹰、夜食鹰(《纲目》),猫头鹰(《本经逢原》),鬼鸠(《本

  • 黄花香

    《全国中草药汇编》:黄花香药材名称黄花香别名打烂碗花、黄香棵、小黄花、过路黄、大花金丝梅来源金丝桃科黄花香Hypericum patulum Thunb. var. henryi Veitch,以根、

  • 野素馨

    药材名称野素馨拼音Yě Sù Xīn别名鸡爪花、素盘花(《云南中草药》)。出处《昆明民间常用草药》来源为木犀科植物多花素馨的全草及花。全草全年可采,夏季采花。原形态攀援灌木。幼枝圆柱形。单数

  • 千屈菜

    《中药大辞典》:千屈菜药材名称千屈菜拼音Qiān Qū Cài别名对叶莲(《贵州民间药物,),对牙草,铁菱角(《湖南药物志》)。马鞭草、败毒草。出处《救荒本草》来源为千屈莱科植物千屈菜的全草

  • 钭叶榕

    药材名称钭叶榕别名酸叽叽树、马勒来源桑科钭叶榕Ficus gibbosa Blume,以树皮及寄生入药。生境分部福建、台湾、广东、广西、云南、贵州。性味苦,寒。功能主治清热、消炎、解痉。主治感冒。高热

  • 长年兰

    药材名称长年兰拼音Chánɡ Nián Lán别名带血独叶一枝枪来源药材基源:为兰科植物独花兰的假鳞茎和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hangnienia amoena Chien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

  • 原蚕沙

    药材名称原蚕沙拼音Yuán Cán Shā别名原蚕屎(《别录》),蚕沙(陶弘景),晚蚕沙(《斗门方》),马鸣肝(《东医宝鉴》),晚蚕矢(《本草备要》),二蚕沙(《江苏药材志》)。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