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中医中药>中药材>山吴萸果

山吴萸果

《中药大辞典》:山吴萸果

药材名称山吴萸果

拼音Shān Wú Yú Guǒ

出处《云南思茅中草药选》

来源芸香科植物山吴萸果实

原形态形态详"五除叶"条。

性味苦辛,温。

功能主治温中散寒,祛风止痛,舒肝理气。治腹泻,肝胃气痛,胃腹冷痛。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5钱。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山吴萸果

药材名称山吴萸果

拼音Shān Wú Yú Guǒ

英文名Leaf of Trichotomous Evodia

别名五除叶山吴萸

出处出自《云南思茅中草药选》

来源药材基源:为芸香科植物山吴萸Evodia trichotoma (Lour.)Pier.的果实。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Evodia trichotoma (Lour.)Pier.[Tetradium trichotoma Lour.]

采收和储藏:7-8月果实未成熟时采摘,晒干。

原形态山吴萸小乔木,高6m或更高。树皮灰色或灰褐色,全株有香气。枝褐色,有白色斑点状皮孔。奇数羽状复叶对生;小叶柄长4-8mm,中央一片柄长约1.5cm;小叶片薄纸质或纸质,腺点多而清晰,5-11;狭长圆形至卵状长圆形,长7-15cm,宽2.5-6cm,先端渐尖,基部楔形或偏斜,全缘。聚伞圆锥花序顶生,长达25cm,宽达30cm;苞片对生,生于花序轴基部呈小叶片状;花轴及花梗均被短柔毛;萼片4,广卵形,长约1mm;花瓣4,白色,长圆形,长3-4mm,宽1.5mm;雄花的雄蕊长5-6mm,花丝见全被毛,花药广椭圆形,长1.5-2mm,退化雌蕊圆锥状,几与花瓣等长,4裂,裂片基部略被毛;雌花的退化雄蕊鳞片状,长不及1mm,子房圆球形,无毛,花柱较子房短,柱头头状。成熟的心皮4数,也有2-3数,红褐色,有皱纹,具黑褐色的腺点甚多。种子近球形,直径5-6mm,黑色,有光泽。花期4-5月,果期8-9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喜生溪涧两岸湿润的丛林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广东、海南、广西、贵州、云南等地。

性味苦;辛;温

归经肝;脾经

功能主治理气止痛;祛风散寒。主腹泻;胃腹冷痛;肝胃气痛;感冒;咳嗽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南天竹

    药材名称南天竹拼音Nán Tiān Zhú别名白天竹、天竹子、天竹、南天烛、山黄芩、钻石黄来源小檗科南天竹属植物南天竹Nandina domestica Thunb.,以根、茎及果

  • 遍地金

    《全国中草药汇编》:遍地金药材名称遍地金拼音Biàn Dì Jīn别名小疳药、雀舌草、痧子草、青鱼胆、肝炎草、蚂蚁草来源金丝桃科遍地金Hypericum elodeoides Ch

  • 小果卫矛

    药材名称小果卫矛拼音Xiǎo Guǒ Wèi Máo来源药材基源:为卫矛科植物小果卫矛的根、茎。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Euonymus microcarpus(Oliv.) Sprague采收和储藏:根

  • 见血飞

    《中药大辞典》:见血飞药材名称见血飞拼音Jiàn Xuè Fēi别名散血飞、黄椒(《贵州草药》),刺三加,红三百棒(《陕西中草药》)。出处《贵州草药》来源为芸香科植物刺异叶花椒的根

  • 奶椎

    药材名称奶椎拼音Nǎi Zhuī出处《河南中草药手册》来源为豆科植物刺果甘草的果实。秋冬果熟后采集,晒干。原形态多年生草本。茎直立,基部木质化,有条棱,全体被鳞片状黄色腺体。单数羽状复叶;小叶5~13

  • 栾樨

    药材名称栾樨拼音Luán Xī英文名Stem and leaf of Indian Pluchea别名格杂树出处出自《岭南采药录》,来源药材基源:为菊科植物阔苞菊的茎叶或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lu

  • 小叶莲

    药材名称小叶莲拼音Xiǎo Yè Lián英文名FRUCTUS SINO PODOPHYLLI来源本品系藏族习用药材。为小檗科植物鬼臼Sinopodophyllum emodi (

  • 牛齿

    《中药大辞典》:牛齿药材名称牛齿拼音Niú Chǐ出处《别录》来源牛科动物黄牛或水牛的牙齿。功能主治《别录》:"主小儿牛痫。"复方①治发背疮肿痛:水牛牙齿(煅赤)、太阴玄

  • 蜜环菌

    药材名称蜜环菌拼音Mì Huán Jūn别名糖蕈、榛蘑、蜜色环菌、蜜蘑、栎菌、根索菌、根腐菌、栎蕈、小蜜环菌出处曾占春《皇和蕈谱》载:“初茸者即糖蕈也。此蕈含苞未发,深卷,新鲜者味尤美,已张伞者味粗,

  • 返顾马先蒿

    药材名称返顾马先蒿别名阿兰内[内蒙古]、芝麻七来源玄参科返顾马先蒿Pedicularis resupinata L.,以根入药。生境分部吉林、辽宁、陕西、甘肃、山东、安徽、四川、贵州及华北地区。性味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