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中医中药>中药材>木瓜根

木瓜根

《中药大辞典》:木瓜根

药材名称木瓜根

拼音Mù Guā Gēn

出处《日华子本草》

来源为蔷薇科植物贴梗海棠

性味《纲目》:"酸涩,温,无毒。"

功能主治①《日华子本草》:"治脚气。"

②《本草图经》:"根、叶煮汤淋足胫,可以已蹶。"

③《分类草药性》:"风湿麻木,泡酒服。"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木瓜根

药材名称木瓜根

拼音Mù Guā Gēn

英文名Root of Common Floweringquince

出处出自《日华子本草》

来源药材基源:为蔷薇科植物皱皮木瓜的根。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haenomeles speciosa(Sweet)Nakai[C.lagenaria (Loisel.) Koidz.]

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收。

原形态皱皮木瓜落叶灌木,高约2m。枝条直立开展,有刺,小枝圆柱形,微屈曲,无毛,紫褐色或黑褐色,有疏生浅褐色皮孔。叶片卵形至椭圆形,稀长椭圆形,长3-9cm,宽1.5-5cm,基部楔形至宽楔形,边缘有尖锐锯齿,齿尖开展,无毛或下面沿叶脉有短柔毛;叶柄长约1cm;托叶大形,草质,肾形或半圆形,边缘有尖锐重锯齿,无毛。花先叶开放,3-5朵簇生于二年生老枝上;花梗短粗,长约3mm或近于无柄;花直径3-5cm;萼筒钟状,外面无毛;萼片直立,先端圆钝,全缘或有波状齿;花瓣倒卵形或近圆形,基部延伸成短爪长10-15mm,宽8-13mm,猩红色,稀淡红色或白色;雄蕊45-50,长约花瓣之半;花柱5,基部合生,无毛或稍有毛,柱头头状,有不明显分裂,约与雄蕊等长。果实球形或卵球形,直径4-6cm,黄色或带黄绿色,有稀疏不明显斑点,味芳香;萼片脱落,果梗短或近于无梗。花期3-5月。果期9-10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栽培或野生。

资源分布:分布华东、华中及西南各地。

性味酸涩;温;无毒

归经肝;脾经

功能主治祛湿舒筋。主霍乱,脚气,风湿痹痛,肢体麻木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0-15g;或浸酒;外用:适量,煎水洗。

各家论述1.《日华子本草》:治脚气。

2.《本草图经》:根、叶煮汤淋足胫,可以已蹷。

3.《分类草药性》:风湿麻木,泡酒服。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海南地不容

    药材名称海南地不容拼音Hǎi Nán Dì Bù Rónɡ别名金不换来源药材基源:为防己科植物海南地不容的块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tephania hainanensis H.S.Loet Y.T

  • 金牛草

    药材名称金牛草拼音Jīn Niú Cǎo别名小兰膏、细叶金不换、细金草(《岭南采药录》),小金不换(《广东中药》Ⅱ),细金牛草、七寸金(广州空军《常用中草药手册》),小金牛草(广州部队《常用

  • 萼果香薷

    药材名称萼果香薷拼音è Guǒ Xiānɡ Rú别名香薷(《新疆中草药手册》),土香薷(《西藏常用中草药》)。出处《新疆中草药手册》来源为唇形科植物萼果香蒲的全草。夏、秋花初开时采

  • 新疆香堇

    药材名称新疆香堇拼音Xīn Jiānɡ Xiānɡ Jǐn别名紫花地丁。来源药材基源:为堇菜科植物香堇的带根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iola oxycentra Juz.采收和储藏:夏季采收,洗净

  • 黄杨子

    药材名称黄杨子拼音Huánɡ Yánɡ Zǐ出处《履巉岩本草》来源为黄杨科植物黄杨的果实。性味《履巉岩本草》:"性凉,无毒。"功能主治《履巉岩本草》:"

  • 扁担杆

    药材名称扁担杆拼音Biǎn Dɑn Gǎn别名娃娃拳、麻糖果、月亮皮、葛荆麻来源椴树科扁担杆属植物扁担杆Grewia biloba G. Don,以根或全株入药。夏秋采挖,洗净切片晒干。性味辛、甘,温

  • 土细辛

    《全国中草药汇编》:土细辛药材名称土细辛拼音Tǔ Xì Xīn别名马辛、马细辛、马蹄细辛、马蹄香、水马蹄来源为马兜铃科细辛属植物杜衡Asarum forbesii Maxim. 或其同属多种植物的全草

  • 粘毛黄花稔

    药材名称粘毛黄花稔拼音Zhān Máo Huánɡ Huā Rěn别名磨盘公。来源药材基源:为锦葵科植物粘毛黄花稔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ida mysorensis Wight et Arn.

  • 胡荽子

    《中药大辞典》:胡荽子药材名称胡荽子拼音Hú Suī Zǐ别名芫荽子(《普济方》)。出处《千金·食治》来源为伞形科植物芫荽的果实。8~9月果实成熟时采取果枝,晒干,打下果实,除净杂

  • 山枇杷根

    《中药大辞典》:山枇杷根药材名称山枇杷根拼音Shān Pí Pá Gēn出处《分类草药性》来源冬青科植物山枇杷的根。功能主治治崩漏。用法用量内服:煎汤,0.5~1两。摘录《中药大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