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中医中药>中药材>椰子油

椰子油

《中药大辞典》:椰子油

药材名称椰子油

拼音Yē Zi Yóu

出处《纲目拾遗》

来源棕榈种植物椰子胚乳,经碾碎烘蒸后所榨取的油

原形态植物形态参见"椰子皮"条。

性状椰子油在热带地方为白色液体,在冷处则为牛油样的固体;有特殊气味,新鲜时气味芬芳。油的比重0.8354,折射率1.4295,碱化值258,碘值8.4~9.3。

化学成分果肉含油量为60~65%。油中含游离脂肪酸20%,羊油酸2%,棕榈酸7%,羊脂酸9%,脂蜡酸5%,羊蜡酸10%,油酸2%,月桂酸45%。

椰子油的甾醇中含豆甾三烯醇4.5%,豆甾醇及岩藻甾醇31.5%,α-菠菜甾醇及甾醇6%,β-谷甾醇58%。

功能主治治疥癣,冻疮。

①《华夷花木考》:"祛暑气。"

②《粤志》:"疗齿疾,冻疮。"

③《中国药植图鉴》:"搽神经性皮炎。"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椰子油

药材名称椰子油

拼音Yē Zi Yóu

英文名Coconut endosperm Oil

出处出自《本草纲目拾遗

来源药材基源:为棕榈科植物椰子的胚乳,经加工而成的油。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ocos nucifera L.

采收和储藏:将果实有胚乳,经碾碎烘、蒸后榨取其油。

原形态椰子,大乔木,高15-30m,茎粗壮,有环状叶痕,基部增粗,常有簇生小根。叶簇生茎顶;叶柄粗壮,长达1m以上;叶片羽状全裂,长3-4m;裂片多数,外向折叠,线状披针形,长65-100cm,宽3-4cm;先端渐尖,革质。肉穗花序腋生,长1.5-2m,多分枝,雄花聚生于分枝上部,雌花散生于下部;佛焰苞纺锤形,厚木质,最下部的长60-100cm或更长,老时脱落;雄花萼片3,鳞片状,长3-4mm;花瓣3片,卵状长圆形,长1-1.5cm;雄蕊6,长4mm;雌花:基部有小苞片数枚;萼片阔圆形,宽约2.5cm;花瓣与萼片相似,但较小。坚果倒卵形或近球形,长15-25cm,先端微具3棱,外果皮薄,中果皮厚纤维质,内果皮木质坚硬,近基处有3萌发孔。种子1颗,种皮薄,紧贴着白色坚实的胚乳,胚乳内有一富含液汗空腔;胚基生。花、果期主要在秋季。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长热带地区海岸。

资源分布:分布于台湾、广东南部诸岛及雷州半岛、海南、广西及云南。

性状性状鉴别,白色液体或脂样固体,具特异芳香气。相对密度0.8354,折光率1.4295,碘值8.4-9.3。

化学成分果肉含油量为60-65%。油中含游离脂肪酸20%,羊油酸2%,棕榈酸7%,羊脂酸9%,脂蜡酸5%,羊蜡酸10%,油酸2%,月桂酸45%。椰子油的甾醇中含豆甾三烯醇(Stigmastatrienol)4.5%,豆甾醇(Stigmasterol)及岩藻甾醇(FucosCerol)31.5%,α-菠菜甾醇(α-Spinasterol)及甾醇6%, β-谷甾醇58%。

鉴别油的比重0.8354,折射率1.4295,碱化值258,碘值8.4-9.3。

性味辛;微温

归经肺;脾经

功能主治杀虫止痒;敛疮。主疮癣;湿疹;冻疮

用法用量外用:适量,涂搽。

各家论述1.《华夷花木考》:祛暑气。

2.《粤志》:疗齿疾,冻疮。

3.《中国药植图鉴》:搽神经性皮炎。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鸢油

    《中药大辞典》:鸢油药材名称鸢油拼音Yuān Yóu出处《四川中药志》来源为鹰科动物鸢的脂肪油。原形态动物形态详"鸢脚爪"条。功能主治鸢油和烟油,搽癞子。摘录《中药大辞典

  • 蘑菇

    《全国中草药汇编》:蘑菇药材名称蘑菇拼音Mó Gu别名双孢蘑菇、洋蘑菇、洋蕈、洋菌、洋茸、西洋草菇来源真菌类担子菌纲伞菌目伞菌科蘑菇Agaricus bisporus (Lange)Sing

  • 厚朴

    《中国药典》:厚朴药材名称厚朴拼音Hòu Pò英文名CORTEX MAGNOLIAE OFFICINALIS别名川朴、紫油厚朴来源本品为木兰科植物厚朴Magnolia offici

  • 老鸦嘴

    药材名称老鸦嘴别名大青[广东]、大花老鸦嘴、老鸦杓来源爵床科山牵牛属植物大花山牵牛Thunbergia grandiflora (Roxb. ex Rottl.) Roxb.,以根皮、茎、叶入药。夏秋

  • 建兰花

    药材名称建兰花拼音Jiàn Lán Huā出处《纲目拾遗》来源为兰科植物建兰的花。建兰花,秋季采(春兰花,春季采;夏兰花,初夏采)。原形态建兰(《群芳谱》),又名:燕草(陶弘景),

  • 豇豆叶

    《中药大辞典》:豇豆叶药材名称豇豆叶拼音Jiānɡ Dòu Yè出处《滇南本草》来源为豆科植物豇豆的叶片。功能主治《滇南本草》:"冶淋症。"用法用量内服:煎汤,

  • 杓儿菜

    药材名称杓儿菜拼音Sháo ér Cài别名挖耳草、芸香草、毛叶草、野烟、牛儿草、牛牛草、金挖耳、大白泡草、倒提壶、野葵花、六氏草、毛叶芸香草、野朝阳柄出处杓儿菜始载于《救荒本草》,云:"杓儿菜,生密

  • 白猪栗

    药材名称白猪栗拼音Bái Zhū Lì别名滇锥栗、椎栗来源药材基源:为壳斗科植物高山栲的果实。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astanopsis delavayi Franch.采收和储藏:秋季采收,剥去总苞

  • 醋柳果

    药材名称醋柳果拼音Cù Liǔ Guǒ别名沙枣(《高原中草药治疗手册》),大尔卜兴(藏名)。出处《西藏常用中草药》来源为胡颓子科植物沙棘的果实。10~11月采摘成熟果实,晒干。原形态沙棘,又

  • 鼻烟

    药材名称鼻烟拼音Bí Yān出处《纲目拾遗》来源为茄科植物烟草的叶和入其他药材后制成的粉末。制法《广大新书》:"造鼻烟法:香白芷二分,北细辛八分,焙干,猪牙皂角二分,焙干,研薄荷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