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中医中药>中药材>白苏子

白苏子

《中药大辞典》:白苏子

药材名称白苏子

拼音Bái Sū Zǐ

别名荏子(《别录》),玉苏子(《中药志》)。

出处《饮片新参》

来源为唇形科植物白苏果实

原形态白苏(《本草图经》),又名:荏(《别录》),南苏(《滇南本草》),白紫苏、假紫苏(《生草药性备要》),家苏(《植物名实图考》),山紫苏、臭苏、犬屎薄、犬屎苏。

一年生直立草本,有香气,高0.5~1.5米。茎绿色,圆角四棱形,多分枝,除基部外,密生细长白毛。叶对生;叶片卵形或圆形,长3~9.5厘米,宽2~8厘米,先端急尖或渐尖,基部圆形或宽楔形,边缘有粗锯齿,两面均绿色而具毛,下面稍苍淡且有腺点;叶柄长10~45毫米,密被白毛。总状花序腋生及顶生;苞片卵形,先端急尖或尾状;萼钟状,具5齿和10条脉纹,分2唇,外面有毛及腺点,内面喉部有长柔毛1圈;花冠白色,管状,2唇形,外面有毛,内面中部有毛1圈,上唇2浅裂,裂片较宽,先端略凹,下唇3裂,两侧的裂片半圆形,中裂片横椭圆形,向下折屈;雄蕊4,2强,稍伸出,花丝无毛,花粉囊2室;子房4裂,花柱无毛,稍伸出,柱头2裂。小坚果褐色或灰白色,倒卵形,长约2毫米,径约1.7毫米。花期8~9月。果期9~10月。

生境分部野生于路旁,亦有栽培者。自河北至长江流域及南方各地均有分布。产江苏、河北、山东、湖北、四川、贵州、云南等地。

性状干燥的果实,卵形或略呈三角形圆锥体状,长径2.5~3.5毫米,短径2~2.5毫米。表面灰白色至黄白色,有隆起的网纹。果皮质脆,易压碎。种仁黄白色,富油质。气微香,嚼之有油腻感。以粒大、饱满、无杂质者为佳。

化学成分种子含脂肪油,主为亚麻脂和甘油三棕榈酸酯。全草含挥发油,袖中含l-紫苏醛、白苏烯酮、松茸醇和l-芳樟醇。

性味①《别录》:"味辛,温,无毒。"

②《饮片新参》:"辛,平。"

功能主治下气,消痰,润肺,宽肠。治咳逆,痰喘,气滞便秘。

①《别录》:"主咳逆,下气,温中补体(’体’一作’髓’)。"

②《食疗本草》:"生食,止渴润肺。"

③《滇南本草》:"开胃健脾。同陈皮化痰疏风。"

④《饮片新参》:"平肺气,止逆。治咳喘,通肠府。"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钱。

备注本品在四川、贵州等地与紫苏子同等使用,参见"紫苏子"条。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白苏子

药材名称白苏子

拼音Bái Sū Zǐ

英文名Fruit of Common Perilla

别名荏子、玉竹

出处出自1.《饮片新参》。

2.陶弘景:荏状如苏,高大白色,不甚香。其子研之杂米作糜,甚肥美,下气补益。榨其子作油,日煎之,即今油帛及和漆所用者。

3.《救荒本草》:荏子,所在有之,生园圃中。苗高一、二尺,茎方。叶似薄荷叶,极肥大。开淡紫花,结穗似紫苏穗,其子如黍粒,其枝茎对节生。

4.《纲目》:紫苏白苏,皆以二、三月下种,或宿子在地自生。其茎方,其叶圆而有尖,四围有锯齿。&hel

来源药材基源:为双子叶植物药唇形科植物白苏的果实。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erilla frutescens (L.) Britt. [Ocimum frutescens L.; Perilla frutescens (L.) Britt.var. typica Makino]

采收和储藏:夏、秋采叶,置通风处阴干,或连嫩茎采取,切成小段,晒干。

原形态白苏,一年生直立草本,有香气,高0.5-1.5m,茎绿色,圆角四棱形,多分枝,除基部外,密生细长白毛。叶对生;叶片卵形或圆形,长3一9.5cm,宽2-8cm,先端急尖或渐尖,基部圆形或宽楔形,边缘有粗锯齿,两面均绿色而具毛,下面稍苍淡且有腺点;叶柄长10-45mm,密被白毛。总状花序腋生及顶生;苞片卵形,先端急尖或尾状;萼钟状,具5齿和10条脉纹,分2唇,外面有毛及腺点,内面喉部有长柔毛1圈;花冠白色,管状,2唇形,外面有毛,内面中部有毛1圈,上唇2浅裂,裂片较宽,先端略凹,下唇3裂,两侧的裂片半圆形,中裂片横椭圆形,向下折屈;雄蕊4,2强,稍伸出,花丝无毛,花粉囊2室;子房4裂,花柱无毛,稍伸出,柱头2裂。小坚果褐色或灰白色,倒卵形,长约2mm,径约1.7mm。花期8-9月。果期9-10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野生于路旁,亦有栽培者。

资源分布:自河北至长江流域及南方各地均有分布。药材产江苏、河北、山东、湖北、四川、贵州、云南等地。

栽培1.气候土壤:宜温暖湿润的气候。以排水良好,疏松肥沃的砂质壤土为最佳。

2.整地:秋末冬初深耕土地,经冬风化,至次年春季播种前,再耕耙平整,作成宽1m的畦。

3.种植:用种子繁殖。分育苗移栽与直播两种。

3.1.育苗法:播种期4月上旬,撒播或条播,撒播将种子均匀地播在畦面,薄覆细土。条播先在畦上开条沟,行距10-15cm,将种子播入沟内,覆细土3-5mm。播种后8-10天出苗,待苗高15-20cm,即可移植,按行距50cm,株距30cm开穴,每穴栽1株,覆土压实,然后浇水。

3.2.直播法:播种期4月上旬至4月下旬,条播或穴播,行距40-50cm,株距30-40cm,播后覆土浇水。

4.田间管理:播种后,经常保持土壤的湿度,待苗高3-4cm时间苗1次。生长期中松土、培上及除草2-3次。并追施人粪尿、饼肥或硫酸铵1-2次。天旱时注意浇水。

5.病虫害防治:生长期中发现卷叶虫时,除捕杀外,可用6%可湿性六六六粉1斤,加水300斤喷射。

性状干燥的果实,卵形或略呈三角形圆锥体状,长径2.5-3.5mm,短径2-2.5mm。表面灰白色至黄白色,有隆起的网纹。果皮质脆,易压碎。种仁黄白色,富油质。气微香,嚼之有油腻感。以粒大、饱满、无杂质者为佳。本品在四川、贵州等地与紫苏子同等使用,参见“紫苏子”条。

化学成分种子油含左旋紫苏醛(perilaldehyde),白苏烯酮(egomaketone),松茸醇(matsutake alcohol)和左旋芳樟醇(linalool)。种子中的脂肪油,主为甘油三亚油酸酯(linolein)和甘油三棕榈酸酯(palmitin),此外,种子中还含α-亚麻酸(α-linolenic acid)。

药理作用1.调血脂作用,白苏子脂肪油0.2g/kg、1.0g/kg连续20天给予高脂血症小鼠,可使其血清总胆固醇(TC)分别下降13.9%、29.7%。脂肪油以0.4g/kg、1.0g/kg给高脂血症大鼠口服,连续20天,显着降低大鼠血清TC和L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提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TC和HDL-C/LDL-C比值;降低血清三酰甘油(TG)作用较弱。对HDL-C含量无明显影响,但可改变其亚组分比例,提高HDL2-C/HDL-C和HDL2-C/HDL3-C比值。苏子油可降低大鼠血清总胆固醇和三酰甘油的水平;若与Mg合用作用更为迅速。苏子油富含α-亚麻酸(α-LNA).α-LNA在较显着才降低血浆总胆固醇 的同时,不产生胆固醇在肝脏的累积,而亚油酸有产生胆固醇在肝脏的累积作用。因此,富含α-LNA的苏子油比富含亚油酸的传统食用油对人体更有益。

2.对肿瘤听抑制作用,含12%苏子油的食物给以N-甲基-N-亚硝基脲诱癌的大鼠喂饲,在35星期时观察到结肠癌发生率显着才下降。在10星期时,粪便中肿瘤促进剂胆汁酸含量没有明显变化,但结肠内去氧胆酸诱导的结肠粘膜乌氨酸脱羟酶活性(促瘤标志)显着降低。可见苏子油的作用是降低结肠粘膜对肿瘤促进剂的敏感性。含5.0%苏子油的食物给大鼠自断奶起喂至7周龄,可显着抑制静注腹水瘤细胞的肺转移,减少肺表面的转移灶数。苏子油还能明显抑制化学制癌剂7,12-二甲基苯并蒽(DMBA)或皮下移植瘤株所致乳腺癌的发生率,减少肿瘤重量和体积、延长肿瘤出现的时间;对结肠癌和肾脏肿瘤等均有明显抑制作用。A-LNA等n-3系脂肪酸抑瘤作用机制尚不明确,但多认为与n-3系脂肪酸竞争性抑n-6系脂肪酸的作用,降低体内二烯前列腺素水平有关。

3.抗血栓作用,3周龄雄性大鼠给予含10%苏子油的食物5-6星期,血小板磷脂二十碳五烯酸(EPA)/花生四烯酸7.5-10μ/ml时,苏子油组大鼠血小板聚集作用(全或无现象油定)显着低于红花油组,但在较高浓度(15-20μg/ml)(比浊法测定)时,两组无显着才性差别。提示在胶原蛋白阈浓度以下评估血小板聚集作用较重要。苏子油组大鼠血小板释放5-羟郄胺也显着才降低。

4.其他作用,以富含苏子油和红花油的饲料分别连续喂饲两代大鼠,与红花油组相比,苏子油组大鼠多形核白细胞释放的白三烯LTB4最降低27%,过敏慢反应物质活性下降59%,而LTB5的量显着才提高,LTB总量有所提高。此外,苏子油对过繁反应的中间体(血小板凝集活化因子)有抑制作用,所以认为苏子油对过敏反应及炎症有抑制效果。

含5%苏子油的食物给易发脑中风的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SP)喂饲与红花油组比较,雄性大鼠平均生存时间延长17%,雌性大鼠延长15%。两种食物组雌性大鼠生存时间均比雄性大鼠延长40%。苏子油组大鼠收缩压比正常食物和红花油组均显着降低,血小板聚休也下降。

性味辛;温;无毒

归经肺;脾;大肠经

功能主治下气;消痰;润肺;宽肠。主咳逆;痰喘;气滞便秘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钱;或研末。外用:捣敷。

注意久虚咳嗽,脾虚便滑者不宜。

各家论述1.《别录》:主咳逆,下气,温中补体(‘体’一作‘髓’)。

2.《食疗本草》:生食,止渴润肺。

3.《滇南本草》:开胃健脾。同陈皮化痰疏风。

4.《饮片新参》:平肺气,止逆。治咳喘,通肠府。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剑皮树菌

    药材名称剑皮树菌拼音Jiàn Pí Shù Jūn别名宽棱针层孔菌来源药材基源:为多孔菌科真菌簇毛木层孔菌的子实体。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hellinus torulosus(Pers.)Bourd.

  • 锥连栎

    药材名称锥连栎拼音Zhuī Lián Lì别名黄栗出处始载于《中国高等植物图鉴》。来源药材基源:为壳斗科植物锥连栎的茎白皮。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Quercus franchetii Skan.采收和储

  • 黄背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黄背草药材名称黄背草别名进肌草、黄背茅、草糖来源禾本科黄背草Themeda triandra Forsk. var. japonica (Willd.) Makino,以全草入药。

  • 黄羊油

    《中药大辞典》:黄羊油药材名称黄羊油拼音Huánɡ Yánɡ Yóu出处《吉林中草药》来源为牛科动物黄羊的脂肪。功能主治治痔疮,黄羊油涂患部。摘录《中药大辞典》《中华本草

  • 浮石

    药材名称浮石拼音Fú Shí别名水花、白浮石、海浮石、海石、水泡石、浮水石、大海浮石出处1.浮石始载于《日华子》。2.《嘉佑本草》附于“石蟹”下。3.《纲目》曰:“浮石乃江海间细沙水沫凝聚,日久结成者

  • 蔛草

    药材名称蔛草拼音Hú Cǎo别名蔛荣、蔛菜(《唐本草》),接水葱(《七卷食经》),鸭仔菜、黑菜、合菜(《福建中草药》)。出处《唐本草》来源为雨久花科植物少花鸭舌草的全草。夏、秋采收,晒干。原

  • 下山虎

    药材名称下山虎拼音Xià Shān Hǔ别名小叶石仙桃来源药材基源:为苦苣苔科物广西芒毛苣苔的全株。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echynanathus austroyunna-nensis W. T. W

  • 短穗兔耳草

    药材名称短穗兔耳草拼音Duǎn Suì Tù ěr Cǎo英文名Shortspike Lagotis出处始载于《中国植物志》。来源药材基源:为玄参科植物短穗兔耳草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Lagot

  • 豺皮樟

    《全国中草药汇编》:豺皮樟药材名称豺皮樟拼音Chái Pí Zhānɡ别名大灰木、百叶仔、白柴、香叶子来源樟科黄肉楠属(六驳属)植物豺皮黄肉楠Actinodaphne chinen

  • 芜菁子

    《中药大辞典》:芜菁子药材名称芜菁子拼音Wú Jīnɡ Zǐ别名蔓菁子(《千金方》)。出处《别录》来源为十字花科植物芜菁的种子。春末、夏初种子成熟时割取全株,搓下种子,去净杂质,晒干。原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