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中医中药>中药材>福建排草

福建排草

药材名称福建排草

拼音Fú Jiàn Pái Cǎo

别名刘海节菊

出处本品以刘海节菊之名始载于《植物名实图考》。吴其清曰:"刘海节菊,似黄花刘寄奴而茎叶细瘦。花亦无长蕊。"观其附图,与福建过路黄极相似。

来源药材基源:为报春花科植物福建过路黄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Lysimachia fukienensis Hand.-Mazz.

采收和储藏:5-6月采收带根全草,洗净,晒干。

原形态多年生草本,株高20-80cm。全株无毛。茎2至多条簇生,直立,基部圆柱形,带紫红色,上部因叶基部下延而具4棱,有黑色或深褐色腺条。叶互生或在茎下部近对生,有时3-4枚轮生,茎中部者最大,无柄或近于无柄,叶片披针形至狭披针形,长4-14cm,宽9-23mm,先端长渐尖,基部楔形或近圆形,上面深绿色,下面带粉绿色,两面均密布黑色腺条及腺点;中肋在下面稍隆起,侧脉约5对,有时不明显,网脉纤细;茎两端叶较小,近基部的:对常缩小成鳞片状。花单生于茎上半部叶腋,很少在茎端或枝端密集成总状花序;花梗纤细,长1.5-5cm;花萼长7-11mm,5分裂近达基部,裂片线状披针形,宽1-2mm,先端长渐尖,具膜质狭边缘,背面密布黑色腺条和腺点,具3-5脉;花冠黄色,钟形,长约1cm,先端5裂,基部合生部分长3-5mm,裂片阔卵形,宽约5mm,先端稍钝,有黑色短腺点;雄蕊5。花丝基部合生成高约2.5的筒,分离部位长2.5(3.5)-4mm;花药长圆形,长1.2-2mm;子房无毛;花柱长6-7mm。蒴果球形,淡褐色,直径3.5-5mm,疏生褐色或黑色短腺条。花期5月,果期7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海拔500-850(-1000)m的山坡林缘、草丛中、山谷溪边及潮湿岩石上。

资源分布:分布于浙江、江西、福建和广东。

性味辛;微酸;性凉

功能主治疏风止咳;清热解毒。主感冒咳嗽;头痛目赤;咽喉肿痛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三颗针

    《中药大辞典》:三颗针药材名称三颗针拼音Sān Kē Zhēn别名钢针刺(《天宝本草》),刺黄连(《贵州药植目录》)。出处《分类草药性》来源为小檗科植物刺黑珠、毛叶小檗、黑石珠等的根皮或茎皮。根皮全年

  • 双花堇菜

    药材名称双花堇菜拼音Shuānɡ Huā Jǐn Cài英文名all-grass of Twinflower Violet别名谷穗补、短距堇菜。出处始载于《中国高等植物图鉴》。来源药材基源:为堇菜科植

  • 鹿蹄根

    药材名称鹿蹄根拼音Lù Tí Gēn别名绿泥根(《福建民间草药》)。出处《福建民间草药》来源为鼠李科植物冻绿的根、根皮或树皮。原形态冻绿,又名:红冻、狗李、油葫芦子、搭绿皮、大脑头

  • 鹿角胶

    《中国药典》:鹿角胶药材名称鹿角胶拼音Lù Jiǎo Jiāo来源为鹿角经水煎熬、浓缩制成的固体胶。性状本品为扁方形块,长3~4cm,厚约0.6cm。黄棕色或红棕色,半透明,有的上部有黄白色

  • 远志木蓝

    药材名称远志木蓝拼音Yuǎn Zhì Mù Lán别名虫豆柴出处《贵州草药》来源为豆科植物远志木蓝的全草。夏、秋采收。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高30~60厘米。茎单一或少分枝,

  • 水鳖蕨

    药材名称水鳖蕨拼音Shuǐ Biē Jué别名水别蕨、水客妈菜、来源药材基源:为铁角蕨科植物水鳖蕨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inephropieris delavayi(Franch.)Micke

  • 野核桃油

    药材名称野核桃油拼音Yě Hé Tɑo Yóu来源药材基源:为胡桃科植物野核桃种仁的脂肪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Juglans cathaycnsis Dode[J.draconis Dode]采收和

  • 蟾蜍肝

    《中药大辞典》:蟾蜍肝药材名称蟾蜍肝拼音Chán Chú Gān出处《医林纂要》来源为蟾蜍科动物中华大蟾蜍或黑眶蟾蜍等的肝。功能主治①《医林纂要》:"治痈疽疔毒,取其(蟾

  • 蛇附子

    《中药大辞典》:蛇附子药材名称蛇附子拼音Shé Fù Zǐ别名石猴子(《植物名实图考》),石抱子、土经丸(《江西草药》),金线吊葫芦,三叶对(《浙扛民间常用草药》),小扁藤、三叶扁

  • 苦地胆

    《中药大辞典》:苦地胆药材名称苦地胆拼音Kǔ Dì Dǎn别名天芥菜、鸡疴粘(《纲目》),土柴胡、马驾百兴(《生草药性备要》),草鞋底(《岭南采药录》),地胆头、磨地胆(《广州植物志》),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