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中医中药>中药材>秋海棠根

秋海棠根

《中药大辞典》:秋海棠根

药材名称秋海棠根

拼音Qiū Hǎi Tánɡ Gēn

别名一口血(《分类草药性》),金线吊葫芦(《贵州民间方药集》),红白二丸岩丸子大红袍(《陕西中草药》)。

出处《贵州民间方药集》

来源秋海棠种植物秋海棠

性味①《贵州草药》:"性平,味酸涩。"

②《陕西中草药》:"味苦涩酸,性寒。"

功能主治活血化瘀,止血,清热。治跌打损伤,吐血、咯血,痢疾,月经不调,崩漏,带下,淋浊,喉痛。

①《分类草药性》:"治吐血,跌打损伤。"

②《贵州民间方药集》:"止吐血、咯血、刀伤出血。"

③《贵州草药》:"活血化瘀,凉血止血。"

④《陕西中草药》:"活血散瘀,清热,止血止痛。治跌打损伤,吐血,衄血,胃溃疡,痢疾,肺痈,崩漏,白带,月经不调。"

⑤江西《草药手册》:"行气行血,消肿止痛,镇痉,治瘰疬。"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5钱;研末,1~2钱。外用:捣汁含漱或研末撒敷。

复方①治跌打损伤,伤后吐血:秋海棠根一钱,研成细末,用酒吞服。(《贵州民间方药集》)

②治痢疾:红白二丸二钱,水煎,加红白糖服。(《陕西中草药》)

③治月家病:一口血适量,用童便泡七天后,研末,每次二钱,蒸鸡吃。(《贵州草药》)

④治崩漏,白带:红白二丸、石泽兰各二钱。水煎服。(《陕西中草药》)

⑤治淋浊白浊:白秋海棠块根研末,开水送服一钱,血尿用红秋海棠块根研末,开水吞服二钱。(江西《草药手册》)

⑥治咽喉疼痛:秋海棠根四两。加冷开水两小碗,捣烂,取汁。含漱数次。(《贵州民间方药集》)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秋海棠根

药材名称秋海棠根

拼音Qiū Hǎi Tánɡ Gēn

英文名Root of Evans Begonia

别名一口血、金线吊葫芦红白二丸岩丸子

出处出自《贵州民间方药集》

来源药材基源:为秋海棠科植物秋海棠的根。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Begonia evansiana Andr.

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收;挖根;洗净;鲜用;或切片晒干。

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高60-100cm,通常80cm。地下具球形块茎。茎直立粗壮,多分枝,光滑,节部膨大。叶腋间生珠芽;叶互生,叶柄长5-12cm;托叶披针形;叶片斜卵形,长8-20cm,宽6-18cm,先端尖,基部偏斜。两面生细刺毛,叶下面和叶柄部带紫红色,边缘有细尖牙齿。花单性,粉红以,直径2.5-3.5cm;雌雄同株,成腋生的叉壮聚伞花序;雄药被片4,外2片圆形较大,雄蕊多数,聚成头状,花丝成1总柄,花药黄色,雌花被片5,在内的较小,雌蕊1,由3心皮分生,子房下位,花柱3歧,柱头扭曲状。蒴果长1.5-3cm,上有3翅,其中1翅通常较大。花期7-8月,果期10-11月。

化学成分块茎含秋海棠皂甙(begonin)[1]。

性味味酸;涩

功能主治化瘀;止血;清热利湿。主跌打损伤;吐血、咯血;衄血;刀伤出血;崩漏;血瘀经闭;月经不调;带下;淋浊;泻痢;胃痛;咽喉肿痛。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煎汤9-15g;或研末,每次3-6g。外用:适量,捣敷:或研末敷;或捣汁含濑。

各家论述1《分类草药性》:治吐血,跌打损伤。

2.《贵州民间方药集》:止吐血、咯血、刀伤出血。

3.《陕西中草药》:活血散瘀,清热,止血止痛。治跌打损伤,吐血,衄血,胃溃疡,痢疾,肺痈,崩漏,白带,月经不调。

4.《贵州草药》:活血化瘀,凉血止血。

5. 江西《草药手册》:行气行血,消肿止痛,镇痉,治瘰疬。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十二槐花

    药材名称十二槐花拼音Shí èr Huái Huā别名金槐、壶瓶花、荏子香来源唇形科十二槐花Paraphlomis rugosa Benth. var. coronata

  • 短萼蜂斗草

    药材名称短萼蜂斗草拼音Duǎn è Fēnɡ Dòu Cǎo别名田螺掩来源药材基源:为野牡丹科植物短萼蜂斗草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onerila alata Chun et How ex C.

  • 香木菌桂

    《中药大辞典》:香木菌桂药材名称香木菌桂拼音Xiānɡ Mù Jūn Guì出处《现代实用中药》来源为木犀科植物椿树的枝叶及树皮。原形态椿树,又名:枸骨、杠谷树、刺格、猫儿刺。灌木

  • 九节风

    《全国中草药汇编》:九节风药材名称九节风别名水麻来源荨麻科九节风Pilea symmeria Wedd. var. salwinensis Hand.-Mazz.,以全草入药。生境分部云南。性味微苦、

  • 中华短肠蕨

    药材名称中华短肠蕨拼音Zhōnɡ Huá Duǎn Chánɡ Jué英文名Chinese Twin-sorus Fern出处始载于《中国高等植物图鉴》。来源药材基源:为蹄盖蕨科植物中华短筋蕨的根茎。

  • 布荆

    药材名称布荆拼音Bù Jīnɡ别名五指疳、五指风、山紫荆(《广西药植名录》),梅哈忍(傣名)。出处《云南思茅中草药选》来源为马鞭草科植物山牡荆的根或树干心材。全年可采,削除外皮,取干心晒干。

  • 乌骚风

    《中药大辞典》:乌骚风药材名称乌骚风拼音Wū Sāo Fēnɡ别名乌骨鸡、黑乌骨(《四川中药志》),黑骨头、铁夹藤(《中国经济植物志》)。出处《分类草药性》来源为萝摩科植物青蛇藤的茎。原形态多年生攀援

  • 瑞苓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瑞苓草药材名称瑞苓草拼音Ruì Línɡ Cǎo来源菊科瑞苓草Saussurea nigrescens Maxim.,以全草入药。生境分部陕西、甘肃、青海、河南

  • 铁蕨鸡

    《全国中草药汇编》:铁蕨鸡药材名称铁蕨鸡拼音Tiě Jué Jī别名大羽新月蕨、散血莲来源蕨类蹄盖蕨科铁蕨鸡Abacopteris multilineata (Wall.)Ching,以根状

  • 椒蒿

    药材名称椒蒿拼音Jiāo Hāo别名灰蒿、蛇蒿来源药材基源:为菊科植物龙蒿的全草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rtemisia dracunculus L. [A. glauca auct. Non P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