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中医中药>中药材>蒟酱叶

蒟酱叶

《中药大辞典》:蒟酱叶

药材名称蒟酱叶

拼音Jǔ Jiànɡ Yè

别名萎叶(《纲目》),蒟叶(《本经逢原》),橹叶(《纲目拾遗》),青荖叶(《岭南采药录》)。

出处《唐本草》

来源胡椒科植物蒟酱,夏秋间采,洗净晒干。

生境分部主产于广东。

性状干燥叶常皱编成团。叶片卵状长圆形,先端尖,基部倾斜,全缘;秃净,表面灰绿色或黄色,带有银灰色斑点,背面浅黄绿色,纸质,老叶近革质而稍厚,主脉5条,侧脉网状。叶柄甚长,稍扭曲,有纵皱及抽沟。气香,味稍咸微辣,略有茶叶味。

化学成分叶含挥发油,内含胡椒酚7.2~16.7%,蒌叶酚2.7~6.2%,烯丙基焦性儿茶酚0~9.6%,香荆芥酚2.2~5.6%,丁香油酚26.8~42.5%,对-聚伞花素1.2~2.5%,1,8-桉叶素2.4~4.8%,丁香油酚甲醚4.2~15.8%,石竹烯3.0~9.8%,毕澄茄烯2.4~8.8%,以及未定倍半萜4.5~6、8%等。叶中尚含多种游离氨墓酸、抗坏血酸、苹果酸、草酸、葡萄糖、果糖、麦芽糖、葡萄糖醛酸等。每百克含铁25毫克。

药理作用①抗菌作用

叶的水提取物及酒精浸膏水提取物在试管内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变形杆菌、伤寒杆菌、枯草杆菌及某些真菌有明显抑菌作用,其所含挥发油亦有较弱的抗菌作用。抗菌有效成分可能是其中所含的蒌叶酚。

②抗寄生虫作用

挥发油在试管内对原虫有杀灭作用,对蚯蚓的杀死作用与同剂量土荆芥油相当。

③其他作用

对麻醉狗,低剂量挥发油产生暂时性血压降低,切断两侧迷走神经或预先应用阿托品后,降压作用仍存在。大剂量则使血压持久下降,呼吸先兴奋而后突然停止。对两栖类和哺乳类动物心脏,抑制其收缩力及频率。对大鼠及兔离体肠管、大鼠子宫均有松弛作用,并能抑制乙酰胆碱起的收缩,对蛙腹直肌亦有抗乙酰胆碱作用。麻醉狗静脉住射挥发油亦可使小肠松弛,并可拮抗乙酰胆碱和氯化钡引起的离体兔肠收缩。挥发油对家兔、豚鼠的皮肤及粘膜有刺激作用,皮下或肌肉注射可引起发炎。对大鼠和豚鼠可引起中枢抑制。

性味辛,温。

①《唐本草》:"味辛。"

④《本经逢原》:"辛,温,无毒。"

功能主治祛风燥湿,杀虫止痒。治风寒咳嗽、胃痛,风毒脚气,子肿,疥癞,湿疹,脚癣,烫伤。

①《纲目》,"解瘴疠,去胸中邪恶气,温脾燥湿。"

②《本经逢原》:"下气温中,破痰,散结气。"

③《本草求原》:"洗风毒脚肿,疥癞。"

④《龄南采药录》:"治风寒咳嗽,胞衣不下,马嘴疔及汤火伤。"

⑤《陆川本草》:"驱虫,消肿,止痒,去腐生肌。治疳疔,溃疡,虫牙痛。"

⑥《岭南草药志》:"敷疮毒,熏痔疮,理跌打。"

⑦《广东中草药》:"治妊娠水肿,疖疮,皮肤湿疹,香港脚,胃寒痛。"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5钱;或捣汁。外用:捣敷,研末撒或煎水洗。

复方①治风寒咳嗽:青荖叶数块,和北杏、猪肉煎汤饮之。

②治胞衣不下:青荖叶自然汁一小杯,与产妇服之,其胞衣即缩小而下。

③能杀螆,治马嘴疔及汤火伤:青荖叶为末掺之。(①方以下出《岭南采药录》)

④治汤火伤:青蒟叶汁,蜜糖。和匀搽患处。(《岭南草药志》)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蒟酱叶

药材名称蒟酱叶

拼音Jǔ Jiànɡ Yè

英文名Leaf of Betel Pepper

别名萎叶、蒟叶、槽叶、青着叶、青蒟叶。

出处出自《本纲目拾遗》:萎,即蒟酱也。岭南人取其叶合摈榔食。今人名橹叶,用其叶封固,晒半载收贮待用,可留数十年。非独疏积滞,消瘴疠,治病亦伙。

来源药材基源:为胡椒科植物蒟酱Piper betle L.的叶。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iper betle L.

采收和储藏:夏秋间采,洗净晒干。

原形态蒟酱藤本,长达数米。枝梢近木质,茎无毛,常绿,攀援,节上常生根。叶互生,大而厚,纸质至革质,背面及嫩叶脉上有密细腺点;叶柄长2-5cm,被极细的粉状短柔毛;叶片阔形至卵状长圆形,上部的有时为椭圆形,长7-15cm,宽5-11cm,先端渐尖,基部心形、浅心形或上部的有时钝圆,两侧相等至稍不等,腹面无毛,背面沿脉上被极细的粉状短柔毛,叶脉7条,最上1对通常对生,少有互生,离基0.7-2cm从中脉发出,余者均基出,网状脉明显。花单性,雌雄异株,聚集成与叶对生的穗状花序;雄花序开花时几与叶片等长;总花梗与叶柄等长,花序轴被短柔毛;苞片圆形或近圆形,稀倒卵殂,近无柄,盾状,直径1-1.3mm;雄蕊2,花药肾形,2裂,花丝粗,与花药等长或较长;雌花序长约3-5cm,于果期延长,直径约10mm,花序轴密被毛,苞片与雄花序的相同;子房下部嵌生于肉质花序中并与其合生,先端被柔毛,柱头通常4-5,披针形,长约0.6mm,被绒毛。浆果,先端稍凸,有绒毛,下部与花轴合生成为一柱状、肉质、带红色果穗。花期5-7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长于阴湿的森林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云南、海南、广东、广西、台湾等地。

性状性状鉴别叶片常皱缩成团,展平后卵状长圆形,长8-13cm,宽3-8cm,先端尖,基部偏斜,全缘,上面灰绿色或黄色,带有银灰色斑点,下面浅黄绿色,主脉5条,侧脉网状;叶柄甚长,稍扭曲,有纵绩及纵沟。纸质,老叶近革质而稍厚。常杂有少量茎技,浅棕褐色,节膨大,有不定根痕。气香,味稍咸微辣,略有茶叶味。

化学成分叶含酚性物 82.8%及非酚性物 17.2%,其酚性物主要为胡椒酚(chavicol),萎叶酚(chavibetol)以及烯丙基儿茶酚(allylcateChOl)。此外,叶尚含亮氨酸(leucine),苯丙氨酸(phenylalanine),丙氨酸(alanine),精氨酸(arginine),羟丁氨酸(threonine),丝氨酸(serine),天冬氨酸(aspartic acid),谷氨酸(glutamic acid),甲硫氨酸(methionine),缬氨酸(va-line),酪氨酸(tyrosine)Y-氨基丁酸(Y-aminobutyric acid)等氨基酸以及抗坏血酸(ascorbic acid),苹果酸(malic acid),草酸(oxalic acid),葡萄糖(glucose),果糖(fructose)和葡萄糖醛酸(glucuronic acid)等,其挥发油的成分主要为香荆芥酚(carvacrol),丁香油酚(eugenol),胡椒酚,烯丙基儿茶酚,对聚伞花素(P-cymene),1,8-桉叶素(cineol),丁香油酚甲醚(eugenol methylether),丁香烯(cayophyllene),荜澄茄烯(Cadinen),萎叶酚乙酸酯(chavi-betol acetate),烯丙基儿茶酚二乙酸酯(allylcatechol diacetate)。萎叶根含β-谷甾醇(β-sitosterol)。

药理作用1.抗菌作用:叶的水提取物及酒精浸膏水提取物在试管内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变形杆菌、伤寒杆菌、枯草杆菌及某些真菌有明显抑菌作用,其所含挥发油亦有软弱的抗菌作用。抗菌有效成分可能是其中所含的萎叶酚(Betelphenol,既佳味备醇)。

2.抗寄生虫作用:挥发油在试管内对原虫 Protozoa caudatum有杀灭作用,对蚯蚓的杀死作用与同剂量土荆芥油相当。

3.其他作用:对麻醉狗,低剂量挥发油产生暂时性血压降低,切断两侧迷走神经或预先应用阿托品后,降压作用仍存在。大剂量则使血压持久下降, 呼吸先兴奋而后突然停止。对两栖类和哺乳类动物心脏,抑制其收缩力及频率。对大鼠及兔离体肠管、大鼠子宫均有松弛作用,并能抑制乙酰胆碱引起的收缩,对腹直肌亦有抗乙酰胆碱作用。麻醉狗静脉注射挥发油亦可使小肠松弛,并可搐抗乙酚胆碱和氯化钡引起的离体兔肠收缩。挥发油对家兔、肠鼠的皮肤及粘膜有刺激作用,皮下或肌肉注射可引起发炎。对大鼠和豚鼠可引起中抠抑制。

性味辛;温

归经肺;胃经

功能主治疏风散寒,行气化痰,解毒消肿,燥温止痒。。主风寒咳嗽,哮喘,百日咳,院腹胀痛,食滞纳呆,水肿,跌打伤肿,风湿骨痛,疮疡肿毒,痔疮肿痛,汤火伤,风毒脚气,疥癞,湿疹疫痒。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0-15g;或鲜品捣汁。外用:适量,研末掺;煎汤洗或鲜品捣敷。

复方①治风寒咳嗽: 青LA)叶数块,和北杏、猪肉煎汤钦之。②治胞衣不下: 青LAO叶自然汁一小杯,与产妇服之,其胞衣即缩小而下。治马嘴厅及汤火伤: 青LAO叶为末掺之。(①方以下出《岭南采药录》)④治汤火伤: 青 蒟酱叶汁,蜜糖。和匀搽患处。(《岭南草药志》)

各家论述1.《纲目》:解瘴疠,去胸中邪恶气,温脾燥湿。

2.本经逢原:下气温中,破痰,散结气。

3.《本草求原》:洗风毒脚肿,疥癞。

4.《岭南采药录》:治风寒咳嗽,胞衣不下,马嘴疔及汤火伤。

5.《陆川本草》:驱虫,消肿,止痒,去腐生肌。治疳疔,溃疡,虫牙痛。

6.《岭南草药志》:敷疮毒,熏痔疮,理跌打。

7.《广东中草药》:治妊娠水肿,疖疮,皮肤湿疹,香港脚,胃寒痛。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山扁豆

    《全国中草药汇编》:山扁豆药材名称山扁豆拼音Shān Biǎn Dòu别名假牛甘、细杠木、水皂角、黄瓜香、鸡毛箭来源为豆科决明属植物含羞草决明Cassia mimosoides L.,以全草入药。夏、

  • 聚叶虎耳草

    药材名称聚叶虎耳草拼音Jù Yè Hǔ ěr Cǎo英文名all-grass of Fascicleleaf Rockfoil别名松蒂出处始载于《甘肃中草药手册》。来源药材基源:为虎耳草科植物聚叶虎耳

  • 鸡骨菜

    药材名称鸡骨菜拼音Jī Gǔ Cài出处《四川中药志》来源为忍冬科植物垂枝双楯的根。原形态落叶灌木,高达6米。幼枝有短柔毛。单叶对生,椭圆形或披针形,长4~7厘米,宽1.5~3厘米,先端短尾

  • 吹风散

    《中药大辞典》:吹风散药材名称吹风散拼音Chuī Fēnɡ Sàn别名水灯盏、细风藤(《广西药植名录》),红大风藤,红十八症、大钻(《文山中草药》)。出处《文山中草药》来源为木兰科植物冷饭藤

  • 山枇杷

    《全国中草药汇编》:山枇杷药材名称山枇杷拼音Shān Pí Pá别名野枇杷、川鄂冬青来源冬青科山枇杷Ilex franchetiana Loes.,以叶入药。生境分部湖北、四川、云

  • 松球

    《中药大辞典》:松球药材名称松球拼音Sōnɡ Qiú别名松实(《别录》),松元(《重庆草药》)。出处《纲目拾遗》来源为松科植物油松或马尾松、云南松等的球果。化学成分种仁含蛋白质15.3%,脂

  • 姊妹树

    药材名称姊妹树拼音Zǐ Mèi Shù别名戛刹拢(傣名)。出处《云南思茅中草药选》来源为紫葳科植物姊妹树的树皮或叶。全年可采。原形态直立乔木。树皮栓皮状。叶对生,2~3回羽状复叶,

  • 鳜鱼

    《全国中草药汇编》:鳜鱼药材名称鳜鱼拼音Guì Yú别名鳌花、济花鱼、翘嘴鳜鱼来源鲈形目鮨科鳜鱼Siniperca chuatsi (Basil.),以肉入药。生境分部我国广有分布

  • 郁金香

    《中药大辞典》:郁金香药材名称郁金香拼音Yù Jīn Xiānɡ别名郁香(《太平御览》),红蓝花、紫述香(《纲目》)。出处《本草拾遗》来源为百合科植物郁金香的花。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鳞茎卵圆形

  • 一枝香

    《中药大辞典》:一枝香药材名称一枝香拼音Yì Zhī Xiānɡ别名狼尾拉花、气管炎草。出处江苏来源为玄参科植物水蔓青的全草。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高50~99厘米。茎直立,茎、叶及苞片上被有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