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中医中药>中药材>蕹菜

蕹菜

《全国中草药汇编》:蕹菜

药材名称蕹菜

拼音Wènɡ Cài

别名空心菜、藤藤菜、蕻菜

来源旋花科植物蕹菜Ipomoea aquatica Forsk. [I. reptans (L.)Poir.],以全草入药。夏秋采,鲜用或分别晒干。

性味甘、淡,凉。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利尿,止血。用于食物中毒,黄藤钩吻砒霜、野菇中毒,小便不利,尿血,鼻衄,咳血;外用治疮疡肿毒。

用法用量鲜品2~4两水煎服。解救上述中毒时可用鲜根或鲜全草1~2斤绞汁服;外用适量,鲜品捣烂敷患处。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药大辞典》:蕹菜

药材名称蕹菜

拼音Wènɡ Cài

别名瓮菜(《闽书》),空心菜(《广西野生资源植物》),空筒菜(《贵州省中医验方秘方》),藤藤菜、无心菜(《民间常用草药汇编》),水蕹菜(《广东中药》Ⅱ)。

出处《本草拾遗》

来源旋花科植物蕹菜茎、叶。夏、秋采,一般多鲜用。

原形态一年生蔓状草本,全体无毛。茎中空,匍匐。叶互生,具长柄,叶片矩圆状卵形或椭圆状矩圆形,长6~15厘米,先端短尖或钝,基部截形、心形或戟形,边缘全缘或波状。聚伞花序腋生,直立,长3~6厘米,有花一至数朵;萼绿色,卵形,先端钝;花冠白色或淡红色,阔钟状;雄蕊5,不等长;雌蕊1,较长,柱头浅裂而呈头状。蒴果卵形。种子2~4颗。花期夏、秋。

本植物的根(蕹菜根)亦供药用,另详专条。

生境分部生于湿地或水田中。我国长江流域,南至广东,均有栽培。

药理作用曾有报告紫色蕹菜中含胰岛素样成分,可用于糖尿病。

性味甘,寒。

①《南方草木状》:"性冷,味甘。"

②《嘉佑本草》:"甘,平,无毒。"

③《医林纂要》:"甘咸,寒,滑。"

归经本草求真》:"入肠、胃。"

功能主治治鼻衄,便秘,淋浊,便血,痔疮,痈肿,折伤,蛇虫咬伤。

①《南方草木状》:"能解冶葛毒。"

②《医林纂要》:"解砒石毒,补心血,行水。"

③《岭南采药录》:"食狗肉中毒,煮食之。"

④《广州植物志》:"内服解饮食中毒,外用治一切胎毒,肿物和扑伤。"

⑤《广西野生资源植物》:"根茎舂烂煨熟,熨吹乳。"

⑥《陆川本草》:"治肠胃热,大便结。"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2~4两;或捣汁。外用:煎水洗或捣敷。

复方①治鼻血不止:蕹菜数根,和糖捣烂,冲入沸水服。(《岭南采药录》)

②治淋浊,小便血,大便血:鲜蕹菜洗净,捣烂取汁,和蜂蜜酌量服之。(《闽南民间草药》)

③治翻肛痔:空筒菜二斤,水二斤,煮烂去渣滤过,加白糖四两,同煎如饴糖状。每次服三两,一日服二次,早晚服,未愈再服。(《贵州省中医验方秘方》)

④治出斑:蕹菜、野芋雄黄朱砂。同捣烂,敷胸前。(《岭南采药录》)

⑤治囊痈:蕹菜薳捣烂,与蜜糖和匀敷患处。(《岭南采药录》)

⑥治皮肤湿痒:鲜蕹菜,水煎数沸,候微温洗患部,日洗一次。

⑦治蛇咬伤:蕹菜洗净捣烂,取汁约半碗和酒服之,渣涂患处。

⑧治蜈蚣咬伤:鲜蕹菜,食盐少许,共搓烂,擦患处。(⑥方以下出《闽南民间草药》)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蕹菜

药材名称蕹菜

拼音Wènɡ Cài

英文名stem and leaf of Swamp Morningglory

别名蕹、瓮菜、空心菜、空筒菜、藤藤菜、无心菜、水雍菜

出处出自《本草纲目拾遗

来源药材基源:为双子叶植物旋花科植物蕹菜的茎、叶。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Ipomoea aquatica Forsk.[Convolvulrs reprns Vahl; I .reptans Poir.]

采收和储藏:夏、秋采收,多鲜用。

原形态一年生草本,蔓生。茎圆柱形,节明显,节上生根,节间中空,无毛。单叶互生;叶柄长3-14cm,无毛;叶片形状大小不一,卵形、长卵形、长卵状披针形或披针形,长3.5-17cm,宽0.9-8.5cm,先端锐尖或渐尖,具小尖头,基部心形,戟形或箭形,全缘或波状,偶有少数粗齿,两面近无毛。聚伞花序腋生,花序梗长1.5-9cm,有1-5朵花;苞片小鳞片状;花萼5裂,近于等长,卵形,花冠白色、淡红色或紫红色,漏斗状,长3.5-5cm;雄蕊5,不等长,花丝基部被毛;子房圆锥形,无毛,柱头头状,浅裂。蒴果卵圆形至球形,无毛。种子2-4颗,多密被短柔毛。花期夏、秋季。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气候湿暖、土壤肥沃多湿的地方或水沟、水田中。

资源分布:我国中部和南部各地常为无性栽培,北方较少。

性状性状鉴别 茎叶常缠绕成把。茎扁柱形,皱缩,有纵沟,具节,表面浅青黄色至淡棕色,节上或有分枝,节处色较深,近下端节处多带有少许淡棕色小须根;质韧,不易折断,断面中空,叶片皱缩,灰青色,展平后呈卵形、三角形或披针形;具长柄。气微味淡。以茎叶粗大、色灰青者为佳。

化学成分含蛋白质(protein),糖(carbohydrate),脂类(lipid),酚类(phenols),萜类(terpenes),三萜类(triterpenoids),化合物,谷氨酰胺(glutamine),丙氨酸(alanine),蔗糖(sucr-ose),α-生育酚(α-ocopherol)及β-胡萝卜素(β-carotene),叶黄素(lutein),叶黄素环氧化物(luteinepoxide),堇黄质(violaxan-thin),新黄质(neoxanthin)等十几种类胡萝卜素[5,6],还含铜铁、锌等元素[7]。此外,从中还分离出N-反和N-顺-阿魏酰基酩胺(N-trans,N-cis-feruloyltyamine)[8]。

性味甘;寒

归经肠;胃经

功能主治凉血止血;清热利湿。主鼻衄;便秘;淋浊;便血;尿血;痔疮;痈肿;折伤;蛇虫咬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0-120g;或捣汁。外用:煎水洗或捣敷。

复方①治鼻血不止:蕹菜数根,和糖捣烂,冲入沸水服。(《岭南采药录》)②治淋浊,小便血,大便血:鲜蕹菜洗净,捣烂取汁,和蜂蜜酌量服之。(《闽南民间草药》)③治翻肛痔:空筒菜二斤,水二斤,煮烂去渣滤过,加白糖四两,同煎如饴糖状。每日服三两 ,一日服二次,早晚服,未愈再服。(《贵州省中医验方秘方》)④治出斑:蕹菜、野芋雄黄朱砂。同捣烂,敷胸前,(《岭南采药录》)⑤治囊痈:蕹菜捣烂,与蜜糖和匀敷患处,(《岭南采药录》)⑥治皮肤湿痒:鲜蕹菜,水煎数沸,候微温洗患处,日洗一次。⑦治蛇咬伤:蕹菜洗净捣烂,取汁约半碗和酒服之,渣涂患处。⑧治蜈蚣咬伤:鲜蕹菜,食盐少许,共搓烂,擦患处。(⑥方以下出《闽南民间草药》)

各家论述1.《南方草木状》:能解冶葛毒。

2.《医林纂要》:解砒石毒,补心血,行水。

3.《岭南采药录》:食狗肉中毒,煮食之。

4.《广州植物志》:内服解饮食中毒,外用治一切胎毒,肿物和扑伤。

5.《广西野生资源植物》:根茎春烂煨熟,熨吹乳。

6.《陆川本草》:治肠胃热,大便结。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网纹灰包

    药材名称网纹灰包别名马勃来源真菌类担子菌纲灰包目灰包科网纹灰包Lycoperdon perlatum Pers.[L. gemmatum Fr.],以子实体入药。生境分部夏秋两季雨后,产生在林内空旷处

  • 刺榆

    药材名称刺榆拼音Cì Yú别名枢(《诗经》),荎(《尔雅,),柘榆、梗榆(《广雅》),钉枝榆(《中国树木分类学》),刺梅(《浙江天目山药植志》)。出处《本草拾遗》来源为榆科植物刺榆

  • 地打果树皮

    药材名称地打果树皮拼音Dì Dǎ Guǒ Shù Pí来源药材基源:为紫金牛科植物小乔木紫金牛的茎皮。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rdisia arborescens Wal1.「A.humilis Vah

  • 毛叶石楠

    《全国中草药汇编》:毛叶石楠药材名称毛叶石楠拼音Máo Yè Shí Nán别名糯米珠、邓向观来源蔷薇科毛叶石楠Photinia villosa (Thunb.

  • 西瓜霜

    《全国中草药汇编》:西瓜霜药材名称西瓜霜拼音Xī Guā Shuānɡ别名西瓜白霜制法一法:用未成熟的西瓜皮与皮硝加工制成。一般于农历8月节后,制备较宜,因天气风凉,瓜不易烂,将较生的西瓜切开一小口,

  • 鸟巢菌

    药材名称鸟巢菌拼音Niǎo Cháo Jūn来源药材基源:为鸟巢菌科真菌粪生黑蛋巢菌和隆纹黑蛋巢菌的子实体。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1.Cyathus stercoreus (Schw.)de Toni

  • 桑芽茶

    药材名称桑芽茶拼音Sānɡ Yá Chá来源槭树科茶条槭Acer theiferum Fang,以幼芽入药。生境分部浙江。性味甘、微苦,凉。功能主治散风热,清头目。主治风热头胀。用

  • 子楝树叶

    药材名称子楝树叶拼音Zǐ Liàn Shù Yè来源药材基源:为桃金娘科植物子楝树的叶。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Decaspermum gracilentum (Hance)Merr.et Perry[E

  • 藤三七

    《全国中草药汇编》:藤三七药材名称藤三七拼音Ténɡ Sān Qī别名藤子三七来源落葵科藤三七Boussingaultia gracilis Miers. var. baselloides

  • 岩酸

    药材名称岩酸拼音Yán Suān别名独牛、酸杆杆、一面锣、岩丸子,石鼓子,一口血。出处本品原名独羊,始载于《植物名实图考》十七卷石草类,云:“独牛生云南山石间。初生一叶,似秋海棠叶而光滑无锯齿,淡绿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