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中医中药>中药材>蝎子七

蝎子七

《中药大辞典》:蝎子七

药材名称蝎子七

拼音Xiē Zi Qī

别名红蝎子七(《中国药学会沦文文摘集》,1962),红粉、猴子七(《陕西中草药》),野高梁(《高原中草药治疗手册》),然波(藏名)。

出处《陕西中草药》

来源为蓼科植物珠芽蓼圆穗蓼根茎。夏秋采挖,去须根,洗净,切片,晒干。

原形态珠芽蓼

多年生草本。根茎粗,肥厚,下部上卷,状如蝎子。茎直立,不分枝,细弱,高10~32厘米。根生叶与茎下部叶具长柄;叶片长圆形、卵形或披针形,长3~6厘米,宽0.8~2.8厘米,先端短尖或渐尖,基部圆形或楔形,有时微心形,边缘略反卷,革质,两面无毛,稀有白柔毛;茎上部叶无柄,披针形,较小;托叶鞘长圆筒状,膜质,棕褐色,先端斜形。穗状花序顶生,长3~7.5厘米,花密生;苞膜质,淡褐色,广卵形,锐尖,其中着生1珠芽或1~2花;珠芽广卵圆形,褐色,通常生于花穗之下半部;花被5裂,裂片广椭圆形或近倒卵形,白色或粉红色;雄蕊8~9,花药暗紫色;花柱3。小坚果三棱状卵形,长2.5~3毫米,深棕色。花期夏季。

生于林中草地或高山冻原上。分布东北、内蒙古、陕西、甘肃、青海、四川、新疆、西藏等地。

②圆穗蓼

多年生草本,高10~35厘米,根茎肥厚。茎不分枝,直立,通常2~3,自根茎发出。基生叶有长柄;叶矩圆形或披针形,长5~15厘米,宽1~2厘米,先端急尖,基部近圆形,边缘微向下反卷,无毛或下面有柔毛:茎生叶近无柄,较小,狭披针形或条形;托叶鞘筒状,膜质,有明显的叶脉。穗状花序顶生;花排列紧密,白色或淡红色;花被5深裂,裂片矩圆形,背部有一条明显的脉;雄蕊8,长于花被;花柱3,柱头头状。瘦果卵形,有3棱,黄褐色,有光泽。花期夏季。

生于高山草地。分布云南、贵州、四川、青海、甘肃、陕西、西藏等地。

同属植物太白蓼的根茎也作蝎子七入药。其主要区别:叶片卵状披针形,长10~18厘米;叶柄具狭翊。花穗无珠芽,花红色。

性状干燥根茎呈块状,扭曲,有时呈钩状。表面棕红色至棕黑色,有皱纹及多数疣状突起,其下附有多数细长须根,红棕色或灰棕色。质坚。断面扁圆形,浅红色,颗粒状,中心部分色深,沿中心部分外围有维管束一圈。气微臭,味苦涩。

产陕西。

另有一种白蝎子七(又名:白粉)为同属植物大叶蓼的根茎,功用与本种相同。

性味《陕西中草药》:"苦涩,凉。"

功能主治止血,活血,止泻。治吐血,衄血,血崩,白带,痢疾,跌打损伤。

①《陕西中草药》:"收敛,止血,止带。治痢疾,腹泻,肠风下血,崩漏,白带,吐血,外伤出血。"

②《高原中草药治疗手册》:"治跌损红肿,血瘀疼痛,捣烂敷患部。"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5钱;或浸酒。外用:研末撒。

复方①治崩漏:蝎子七、鹿衔草各三钱,金丝带、太羌活狮子七各二钱。水煎服。(《陕西中草药》)

②治痢疾:蝎子七二至四钱。开水煎服,加红、白糖适量。(《陕西中草药》)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蝎子七

药材名称蝎子七

拼音Xiē Zi Qī

别名石风丹、红蝎子七、朱砂七、朱砂参、狼巴子、草河车、染布子、红粉、猴子七、野高粱、猴娃子、红三七、然波、山高粱、剪刀七、转珠莲、白粉、紫蓼、白蝎子七、土蜂子、蜂子帽、草血竭、弓腰老、拳参

出处出自《陕西中草药志》

来源药材基源:为蓼科植物珠芽蓼、圆穗蓼、太白蓼的根茎。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1.Polygonum viviparum L.2.Polygonum macrophyllum D.Don[ P.Sphae-rostachyum Meissn.]3.Polygo-num taipaishanenese Kung

采收和储藏:秋季采挖其根茎,除去须根及杂质,洗净,晾干,切片备用。

原形态1.多年生草本,高10-40cm。根茎粗,肥厚,下部上卷,状如蝎子;茎直立,不分枝,细弱,常有2-3个由根茎生出。根生叶与茎下部叶具长柄;叶片长圆形、卵形或披针形,长3-6cm,宽0.5-3cm,先端急尖或渐尖,基部圆形或楔形,有时微心形,边缘叶脉增厚,略反卷,革质,两面无毛,稀有白柔毛;茎生叶较小,披针形,无柄;托叶鞘长圆筒状,膜质,棕褐色,先端斜形。总状花序成穗状,顶生,长3-7.5 cm,花密生;苞膜质,淡褐色,广卵形,锐关,其中着生1珠芽或l-2花;珠芽广卵圆形,褐色,通常生于花穗之下半部;花被5裂,裂片广椭圆形或近倒卵形,白色或粉红色;雄蕊8,花药暗紫色;花柱3。瘦果三棱状卵形,长2.5-3mm,深棕色,有光泽。花期5-6月,果期7-8月。

2.与珠芽家的主要区别为:植物体矮小,花穗呈球形,直立,紧密,长不超过3cm;无珠芽生长;花梗顶端有关节。叶片长圆形或披针形,宽l-2cm。

3.与上两种的主要区别为:叶片卵状披针形或线状长圆形,长8-20cm,宽2-3.3cm,先端渐尖或钝头,基部截形或近圆形,叶柄上部有狭翅。花穗圆柱形,长达4cm,不生珠芽。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1.生于林中草地或高山草原上。

2.生于山坡草地、山顶草甸。

3.生于高山草坡。

资源分布:1.分布于东北、华北、西北、西南及湖北等地。

2.分布于西南及陕西、甘肃、青海、湖北等地。

3.分布于陕西。

性状性状鉴别(1)珠芽蓼根茎呈团块状或不规则的扁圆柱形,有时一端圆钝,较粗,一端较细,弯曲如虾状,长2-9cm,直径0.6-1.5cm。表面棕黑色或黑褐色,密具环节。质坚硬,不易折断,断面近平坦,灰棕色呈浅棕紫色,皮部约占断面 1/4-1/3,维管束小点15-30个,排列成环状。气微,味苦、涩。

(2)圆穗蓼 根茎扁圆柱形,长3-7cm,直径0.8-2.5cm。

表面棕褐色至暗褐色,有细密环纹,顶端常有茎痕及叶柄残迹;下面具有众多细根或细根痕,上面有叶柄残迹。质坚硬,不易折断,折断面不平坦,粉红色至紫红色,皮部约占断面的1/6-1/5,近皮部有黄白色维管束小点27-40个,断续排列成环状。气微,味涩、微苦。

药理作用1.抗菌作用 蝎子七(品种未定)醇提取物有较强抗菌作用,抗菌效价在1:128以上的病原微生物有金黄色葡萄球菌、甲型和乙型链球菌、肺炎链球菌、福氏痢疾杆菌和大肠杆菌等[1]。珠芽蓼(P.Viviparum根茎)煎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卡他奈瑟球菌、福氏痢疾杆菌、甲型副伤寒杆菌有较强抗菌作用,除鞣后抗菌作用减弱。此外对白色念珠菌和热带念珠菌有较弱的抗真菌作用[2]。珠芽蓼根茎抗菌作用的有效成分为没食子酸,对志贺和福氏痢疾杆菌的抗菌效价分别为16.62μg/ml和31.25 μg/ml,作用强度与黄连素相似[3]。

2.抗病毒作用珠芽蓼根茎的除鞣煎剂经鸡胚外试验表明,对亚洲甲型流感病毒(京科68-1)及Ⅰ型副流感病毒(仙台株)有明显的抗病毒作用。鸡胚内试验10.25% 0.16ml尿囊腔注入,在感染前、同时或感染后给药,对二种病毒均有抑制作用[2]。太白蓼(P.taipaishanense)根茎是抗轮状病毒的有效药物,用于治疗婴幼儿秋季腹泻[4].

性味苦;涩;性凉

归经脾;胃;大肠经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止血;活血。主咽喉肿痛;乳蛾;痛疮肿毒;湿热泄泻;痢疾;赤白带下;吐血;衄血;崩漏;肠风下血;外伤出血;跌打损伤;腰痛;关节疼痛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15g;或浸酒。外用:适量,研末撤或调敷;或磨汁涂;或鲜品捣敷。

复方①治崩漏:蝎子七、鹿衔草各三钱,金丝带羌活狮子七各二钱。水煎服。(《陕西中草药》)②治痢疾:蝎子七二至四钱。开水煎服,加红、白糖适量(《陕西中草药》)

各家论述1.《陕西中草药》:收敛,止血,止带。治痢疾,腹泻,风下血,崩漏,白带,吐血,外伤出血。

2.《高原中草药治疗手册》:治跌损红肿,血瘀疼痛,烂敷患部。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美穗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美穗草药材名称美穗草别名高山四方麻、黑升麻、咳药、叶下红、小寒药、反背红来源玄参科美穗草Calorhabdos brunoniana (Wall.) Benth.,以根状茎入药。生

  • 阿育魏实

    《全国中草药汇编》:阿育魏实药材名称阿育魏实拼音ā Yù Wèi Shí来源伞形科阿育魏实Trachyspermum ammi (L.) Sprague,以种子入药。生境

  • 下草

    药材名称下草别名筋骨草、散血草、苦地胆来源唇形科下草Ajuga genevensis L.,以全草入药。生境分部湖南、广西。性味苦,寒。功能主治凉血解毒,散瘀止痛。主治跌打肿痛,骨折,热毒,痈疮。用法

  • 八月炸

    药材名称八月炸拼音Bá Yuè Zhà别名预知子、狗腰藤、八月瓜、八月扎、腊瓜来源本品为木通科植物白木通Akebia trifoliata (Thunb.) Koidz. var.australis

  • 蒙自水芹

    药材名称蒙自水芹拼音Ménɡ Zì Shuǐ Qín别名水芹菜、溪边水芹、溪岸水芹、野水芹来源药材基源:为伞形科植物蒙自水芹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Oenanthe riuularis Dunn采

  • 擘蓝

    药材名称擘蓝拼音Bò Lán别名苤蓝、撇蓝、茄连、甘蓝、玉蔓青、芥兰头、玉头、香炉菜。出处本品载于《滇南本草》,原名苤蓝。《农政全书》"芥蓝"条载:"但食根之菜,如芥、芦菔、蔓青之属,魁皆在土中;此则

  • 多苞糙苏

    药材名称多苞糙苏别名野苏子、香苏、豯莶草[云南]来源唇形科多苞糙苏Phlomis bracteosa Royle,以全草、根入药。生境分部云南。性味苦,微温。有小毒。功能主治祛风除湿。半身不遂,口眼歪

  • 黄锁梅叶

    《中药大辞典》:黄锁梅叶药材名称黄锁梅叶拼音Huánɡ Suǒ Méi Yè出处《红河中草药》来源为蔷薇科植物栽秧泡的叶。全年可采。功能主治①《云南中草药》:"

  • 光叶水苏

    药材名称光叶水苏拼音Guānɡ Yè Shuǐ Sū别名望江青、天芝麻(《李氏草秘》),白马兰、泥灯心、野地蚕、白根草(《浙江民间常用草药》)。出处《浙江民间常用草药》来源为唇形科植物光叶水

  • 美人蕉花

    《中药大辞典》:美人蕉花药材名称美人蕉花拼音Měi Rén Jiāo Huā出处《广州植物志》来源为美人蕉科植物美人蕉的花。功能主治为止血药,治金疮及其他外伤出血。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5